江西赣江流域频现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生物

2025-08-06 21:17:1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史诗

近日,江西省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监测吉安站(以下简称吉安站)在吉州区与井冈山市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相继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生物背瘤丽蚌与大鲵。这一发现标志着赣江流域吉安水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得到恢复,反映了当地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方面取得较大成效。

吉安市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张明辉介绍,这两尾背瘤丽蚌体重分别为95.2克和120.3克,体长达78.18毫米和90.67毫米,体宽为31.75毫米和31.93毫米,体高是51.62毫米和60.37毫米,均已达到成体阶段。“背瘤丽蚌通常生活于深水、水流急的河流及其连通的湖泊,对水质和底质要求较高,它们的出现表明吉安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周琼教授说。

据了解,井冈山市保护区发现的两尾大鲵体重分别为678.9克和5克,全长为46厘米和8.7厘米,它们对水质和生态环境极为敏感,其生存要求清澈的水质和丰富的水生生物饵料。近年来,井冈山市注重本地大鲵收集保种工作,建设原良种场,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2021年、2024年分别放流本地纯种30厘米大鲵苗1600尾和15厘米幼苗1000尾。“从形态特征和生理数据推断,此次监测到的小规格大鲵极有可能是野外种群自然繁殖的个体,这意味着井冈山水域具备大鲵进行自然繁殖的生境条件。”周琼教授分析称。

吉安站近三年的监测还发现,平胸龟、胭脂鱼、鳤鱼等珍稀物种已回归并自然繁衍,这离不开中国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中持之以恒的努力。张明辉告诉记者,吉安市严格落实禁捕退捕政策,积极推进涉渔工程环评和生态补偿措施的落实工作,每年开展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监测,并持续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向赣江吉安水域投放大量水生动物苗种,补充和恢复水生生物种群数量。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赣江吉安水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