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近日,由天津大学、太原市文物局、中共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晋祠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系统性保护中法学术交流工作坊”在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正式启动。工作坊还向公众披露了针对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系统性保护的《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系统性保护建议书》(以下简称建议书)。
工作坊聚焦三大核心议题:一是晋祠文物建筑保护与发展;二是基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整体性视角的晋祠文化景观系统性保护;三是文物建筑及周边综合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
在为期6天的调研中,中法专家团队对晋祠核心区古建筑群、石质文物及历史水系脉络进行了深入考察,同时对晋祠周边的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以及店头村、赤桥村等古村落群和清徐葡萄产区农业遗产开展了多维度系统性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专题交流,专家们针对性地提出了晋祠水系治理、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及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等系统性保护建议。
7月28日,工作坊在太原市博物馆举行公开交流会,正式发布建议书。该建议书的发布标志着工作坊研究成果的落地实施,也为中法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深度合作开启了新篇章。
据悉,基于此次工作坊成果,中法相关机构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开展深入调查研究项目,进一步探索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方法,构建创新性的合作模式和框架,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示范案例。该合作将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物文化多样性贡献中法智慧。
(天津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