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吃瓜啃秋  人生无忧

2025-08-07 07:40:3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8月7日,迎立秋节气。立秋食西瓜,谓之“啃秋”。吃瓜啃秋,人生无忧。

这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三彩西瓜,出土于西安东郊田家湾砖厂墓中。瓜盘通高15厘米,盘径22厘米,瓜与盘粘烧在一起,直径14.5厘米,高13厘米。瓜上用绿釉彩画成粗条瓜皮纹理,上有瓜蒂,造型十分逼真。据推定,这件三彩西瓜的制作年代当在公元七世纪末到八世纪初,即盛唐时期。

观众每每在博物馆的展柜前驻足,都会感叹这件像生瓷器之精美逼真,让人想抱起来啃一口,一解伏天的暑热。

从词义上来说,西瓜,当是从西方传来。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说;“西瓜,种出西域,故名之。”

西瓜原产于非洲,人类栽培西瓜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羊山1号辽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目前我国最早已知的“西瓜图”——墓主人倚坐在木椅上,前方陈放一具供台,台上有两个大果盘:一盘盛放石榴、杏、桃等5种水果,另一盘盛有3个碧绿色的长圆形西瓜。

西瓜传入内地的时间,主流的说法是在五代时期。北宋欧阳修主撰的《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中有记载:五代时期有位叫胡峤的人,他曾在契丹居住过七年,并见到了当时中原难得一见的西瓜: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契丹人还告诉胡峤:契丹的西瓜种子,是从我国北方的另外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回纥手中得到的。

南宋初年西瓜的种植从中原逐渐向长江流域逐步推广,到南宋中后期,西瓜已在江南地区获得普遍种植。如果穿越回一千年前的宋朝,你会惊讶地发现,夏天甚至是可以吃到冰镇西瓜的!那时候,西瓜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消暑佳品,还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频繁出现在诗词之中。

“瓜红是非多”,唐三彩西瓜究竟能否将西瓜传入中原的时间从五代提前至盛唐,一直存在争议。但不论三彩西瓜能否改写两三百年的记录,西瓜的悠久历史都远超我们想象。

现如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亩,年产量稳定在6000万吨左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约占全球的60%,平均每人每年消耗西瓜将近100斤,实现了“吃瓜自由”。

从丝绸之路到五代辽墓,从南宋文人墨客的雅席,到我们千家万户的夏日餐桌,西瓜清凉甜美的滋味,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代表了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与融汇。

记者:李梦一

设计:杨凯

原图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学术支持: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