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刘侠
运用增强现实技术的裸眼3D“哪吒”古灵精怪地与观众互动,全球最长连续LED巨幕“天府大屋檐”与世运火炬交相辉映……8月7日晚,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开幕式在四川成都举行。
作为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科技创新的璀璨魅力诠释着世运会“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的主题。
成都世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黄沛凌说,开幕式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90分钟的时间内传递众多巴蜀文化精华,体现国际表达、中国风格、巴蜀特色,其中不乏数字化手段与虚拟技术的运用。
以天府之檐为“家”
成都世运会在开幕式场地的选择上颇具巧思——不再局限于体育场馆内的封闭空间,而是将场地放在亚洲最大单体木结构建筑、长达460米的“天府之檐”开放区域,意在邀世界于同一“屋檐”共享世运之约。
“在中国文化的理解中,有家就有院落,有家就有房屋,有家就有屋檐。”成都世运会开闭幕式总撰稿乔卫说,此次世运会开幕式将巨型的“天府之檐”化作一个“家”,“我们与朋友一起站在‘家’的屋檐下,面前有湖光、有山色、有场景、有嬉戏玩乐的人群,营造一幅和合共生的美好景象。”
盛景的呈现,离不开“天府之檐”的“檐”顶——一块长408.5米、宽26.7米、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LED巨幕,这就是“天府大屋檐”。作为开幕式的“视觉担当”,“天府大屋檐”融合超4万米的定制LED显示单元,可视距离达到了6公里;LED显示单位按列铺在屋面瓦脊上,共1538列,每列之间相隔仅7.5厘米。
该屏运营方、成都东方艺云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杰表示,其外形不仅最大程度保留了瓦面的建筑原貌,还具有超强的防护性,可应对各种恶劣的天气。同时,其显示亮度达到2938尼特,具有超高亮、超智能感光、超智能色彩调节等特点,还解决了大视角偏色的问题,能让它在强光环境下保持出色的视觉效果。
当华灯初上,音乐响起,“天府之檐”宛如张开的双臂,像家的怀抱盛情迎接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运动员,展示着“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最本真的诗意与活力。
展现多彩巴蜀文化
开幕式正值立秋时节,演出中虚拟“银杏叶”纷飞飘落,既传递“一叶知秋”寓意,又成为主舞台的核心表达元素。
“我们运用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手段,让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通过巨大的斗屏,获得良好观赏体验。”黄沛凌表示。
世运会点火仪式创意非凡,火炬手采用光伏—电—火的低碳能源转换方式,点亮世运之光。当世运会历史上第一支主火炬被点燃,火炬、焰火与湖水中的倒影水火交融、交相辉映,共绘一片璀璨光华。
无论是三星堆、蜀锦、东汉说唱俑等文化元素展示,还是世运会史上首次点亮的火炬,以及灯光、水雾、电动机械等一整套技术,都离不开5G、云计算、物联网、AI等前沿技术的应用。
此外,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联合成都市气象局,构建世运会会场区域10米分辨率网格预报技术;世运会赛事技术运行中心(TOC),能够精准感知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每一条脉搏,确保赛事信息流转畅通无阻。
科技赋能是成都世运会的亮眼底色。当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凝望”现代科技,当宽窄巷子的悠悠茶香融入比赛场地,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妙邂逅正在天府之国悄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