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国产大飞机上的液压系统,氢能汽车的电池密封圈,高端电竞鼠标的滚轮……从大国重器到衣食住行,“兰州石化造”新材料——高羧丁腈橡胶,正在新能源、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用品等各领域“大显身手”。
新材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近年来,兰州石化把新材料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迈向产业链中高端的“利刃”,以跨越式增长开拓炼化转型一片新蓝海。
“以新发展思路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迁。”兰州石化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徐文学在8月7日召开的2025中国化工学会能源、材料与化工学术会议表示。
炼油尽头不是加油站,可能是太空舱
走进兰州石化橡胶部丁腈二区域生产线,一块块淡黄色的高羧丁腈橡胶在传送带上缓缓输送,仿佛一块块“新鲜出炉”的巨型吐司面包。
“用手按压,能感受到明显的回弹力,但又有适度的硬度,给人一种扎实、耐用的感觉。”橡胶部生产组工程师袁继耀如此形容这些“面包”的触感。
相较普通丁腈橡胶,这种高羧值丁腈橡胶的拉伸强度、抗撕裂强度、耐磨性等性能更为卓越,被广泛应用于精密电路板、特种密封件等工业生产领域,更是航空航天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成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特殊丁腈橡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羧丁腈橡胶完全依赖进口。进口产品价格高昂、供应不稳定,严重制约了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为打破技术封锁,2023年10月,兰州石化与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西北化工销售分公司研产销通力合作,成功研发高性能羧基丁腈橡胶XNBR-3304,实现该产品的国产化,打破了国际垄断。2024年,兰州石化又先后完成高羧值丁腈橡胶XNBR2704、NBR2703的工业化试生产,并实现两种牌号自如切换,为市场带来了高质量的全新选择。
这“一块儿胶”的背后,是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
它可以做到零下40摄氏度不脆裂,150摄氏度不软化,扛得住极寒油田,也耐得住高温发动机舱;与金属、纤维的黏结性提升50%,直接延长了密封件、胶管寿命;定制化分子链,通过调整羧基含量,可精准匹配新能源电池密封、航天燃油管路等场景……
兰州石化也用这一技术突围,实力证明:炼油的尽头不是加油站,甚至可能是太空舱。
剑指前沿,破解产业升级密码
“这东西‘真香’!以前密封件用半年就得换,现在用了两年还没漏过。”一名下游企业的技术人员,连连给兰州石化高性能羧基丁腈橡胶制成的密封件点赞。
今年上半年,兰州石化高羧值丁腈橡胶实现全产全销。虽说它的价格比市面普通丁腈橡胶贵了近三成,但依旧是市场上的“香饽饽”,成为企业重要效益增长点。
“供货稳定且耐用,客户们一算总账就明白了!”橡胶部生产组组长冯旭说。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性能材料需求持续增长,高羧丁腈橡胶等新材料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
目前,兰州石化生产的高羧值丁腈橡胶XNBR2704、NBR2703,实现成品门尼粘度从40到90的全覆盖。门尼粘度是衡量橡胶软硬度和流动性的指标。“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的产品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不论是软的、好塑形易加工的,还是硬的、有弹性不易变形的,都可以根据客户所做的产品的性能来定制。”冯旭表示。
当一种新材料能直接定义下游产品的性能天花板时,它的价值就不再只是“原料”,而是产业升级的钥匙。
“比如石油开采行业,用它做的密封件,能在高温、高压、强腐蚀油井环境中稳定工作,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高开采效率。在橡胶制品加工产业,良好的加工性能也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废品率,推动整个产业向高效、绿色方向发展。”兰州石化规划和科技信息部管理人员朱裕国说。
目前,兰州石化高羧值丁腈橡胶,在不同场景多点开花,并引领下游企业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