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杨立泉
8月9日至10日,第十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第二届船舶与海洋工程类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首届全国青少年海洋航行器竞赛国赛在武汉理工大学举办,来自全国近四百家单位的3345支队伍、16000余名学生线下参赛。两天赛程,超250万人次云端观赛。
开幕式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俊利表示,当前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十分充足,在技术水平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乘行业好势,这项“行业发起、政府指导、高校参与”的特色赛事,已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青年学子创新实践与交流展示的重要舞台。
他说,希望通过赛事,为船海领域的广大青年搭建开放、创新、共赢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促进政校企研四方联动,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共同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王发洲表示,大赛有效结合行业与高校优势,有力促进船海领域产学研合作、学科建设,该校将主动承担起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时代重任,聚焦“引领科技前沿、引领行业创新、引领区域发展”的“三领人才”目标,着力培养更多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据了解,本届赛事面向高校及科研院所设有创新、创意及创业,设计与制作,智慧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船模竞速,帆船模型竞速,海洋知识竞赛七大组别。参赛作品涵盖智能航行、绿色动力、深海探测、新型材料等海洋科技前沿与热点领域。同时延续举办第二届船舶与海洋工程类教师教学大赛,首次面向小学至高中阶段学生设立青少年海洋航行器竞赛。
大赛首次实现大学生创新竞技、教师教学比拼、青少年科普实践三赛联动,打通学段壁垒,有力推进大中小一体化贯通培养。经过线下答辩、模型展示、竞技实操等环节的激烈角逐,各赛道按比例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刘轩睿等本科生组成的海绡游龙团队,创新提出模块化仿生水蛇设计理念,研发出“海绡游龙——仿生水蛇式海底管道检测机器人”。利用伺服驱动精准模拟水蛇游动姿态,实现灵活运动,通过电磁链结构,赋予水蛇机器人自由分离与组合的能力,致力于解决传统海底管道检测设备适应性不足、检测盲区多的行业痛点。
据悉,本届赛事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支持,武汉理工大学承办。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国仅三个),该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荣获“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突出单位”,致力于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与科技支撑。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