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邹耀萱 陈鑫森 洪韬亮
与目前国内同类产品相比,福建民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翔公司”)参赛的新型电子元器件项目,其工作效率、存储密度分别提升100%、32%左右!在日前福州大学国家科技园举行的第十三届福建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该项目获得了众多金融创投机构的青睐,夺得本届大赛初创组一等奖。
“该项目的获奖得到了首家入驻圆山创新港·科学城(以下简称‘圆山科学城’)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的支持,也是漳州大力推进圆山科学城建设,招引、布局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取得初步成效的显现。”8月12日,漳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林志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通过民翔公司的龙头创新突破,带动上下游10余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有望助力漳州加快形成年产值超50亿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科创“试验田”获高层次人才团队青睐
作为打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重大举措之一,漳州市委市政府于2025年初启动圆山科学城建设。
“聚集漳州石化、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技术需求,我们以建设圆山科学城为抓手,发挥制造业场景丰富等优势,整合原先分散化、碎片化的创新资源,创新采用重大‘基地+平台’,即研发基地、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平台等运作机制,组织梳理了140多项技术需求,建立‘企业需求——院校供给’双向清单,打造新型区域立体科创体系,突破创新平台基础薄弱、产业创新协同不足等发展瓶颈。”林志宏说。
如民翔新型电子元器件项目,通过入驻圆山科学城的吉林大学漳州技术转移中心的牵线搭桥,链主企业民翔公司开放中试试验平台、应用场景,与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协同攻关,探索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试孵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实现产业关键技术的快速攻关突破。
经过连续十届的精心打造,漳州创新创业大赛成了众多企业和团队成就事业的“梦工厂”。漳州以创新创业大赛平台推动圆山科学城科技招商,引导高能级科创平台、中试试验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等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吸引众多来自海内外的优秀参赛人才团队来漳服务、落地转化。
如旨在打造漳州版的“宇树科技”,拥有浙江大学、巴黎大学双博士的博科具身智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龙彪带领团队,集成北京大学张大庆院士团队相关技术,所研发的自主无线感知机器狗,可在家庭陪伴、园区巡检等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获得本届省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三等奖。
落户福州大学科技园漳州园的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海归人才崔永伟带领团队,自主研发鲲元AI Secbrain(脑秒)——一款基于企业级知识图谱的大语言模型应用解决方案,可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智能问答、内容生成数据分析等,一站式综合数智化中台“第二大脑”服务。
打造“强磁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采用“基本运行经费+绩效补助”支持模式,加快招引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并对其科研设备购置、科技成果在漳州转化等进行补助;鼓励各类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投基金、创投资本、产业引导基金等投资机构,在科学城落地(含设立子基金),对投资机构给予相应的补助……漳州市科技局局长陈琦介绍,漳州正抓紧制定出台支持圆山科学城发展政策,深化创新、产业、资本、人才“四链”融合,推动圆山科学城成为产业升级的“强引擎”。
此举针对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普遍遇到资金短缺、融资不畅,以及亟须加强与成果转化相配套的工程化、资本化运作服务等问题,推动技术转移、成果评价、检验检测、咨询服务、产业基金等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入驻科学城,引导各类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如入孵漳州市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基地的漳州积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系统及临床3D打印技术,曾荣获2023年漳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刚获得了国有资本漳州科兴信创股权投资基金A轮200万元的创业投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陈琦表示,漳州以此次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聚焦“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的要求,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力推动圆山科学城建设,使之成为高端人才落地的“聚才磁场”,闽台深度融合创新的“圆梦港湾”,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受访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