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8月12日,以“因创而聚,向新同行”为主题的第十三届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在哈尔滨市正式启动。本届大赛以“以赛促创、成果转化”为初衷,搭建资本与技术精准对接的桥梁,通过邀请投融资机构深度参与评审与资源对接,让优质项目直接面对资本方检验,助力科技型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大赛精心设计专家辅导、项目路演、成果对接等系列活动,特别明确所有评委均为创投机构及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聚焦“投资价值”核心评审标准,打造“竞赛—展示—洽谈”一体化创新生态,有效打通“技术—产品—市场”转化通道。
在“全创投评委”的评审体系下,参赛企业的核心技术突破需同时证明技术实力与市场潜力。哈尔滨宇高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微克级多异物检测系统,凭借声学技术实现对密封电子元器件及设备中0.1微克、微米级多余物的精准检测,这项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通过大赛路演获得投资方对其规模化商业价值的认可。“评委全是创投机构专家,他们的提问帮我们理清了技术落地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企业负责人李策介绍,目前企业已与深哈产业园等投资方完成多轮洽谈,2025年上半年合同额达1200万元,印证了“产学研用”融合的市场价值。
海鸿基业的全国首台大视野3D外视电子显微镜同样经受住资本审视。这款2024年末下线的产品以大景深优势比肩国际一流水准,企业相关负责人栾鸿雁表示:“创投评委更关注技术商业化路径,他们的点评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医院等应用场景的需求痛点。”目前已有投资方主动联系考察,多家医院的试用反馈为产品市场化奠定基础。
创投评委的深度参与,让资源对接从“泛化交流”转向“精准匹配”。大赛明确“帮助企业梳理商业模式、学会向资本展示价值”的服务逻辑,通过评委的专业视角推动技术与市场接轨。智软未来的卫星星座仿真软件解决了传统系统难以支撑大规模卫星规划的痛点,企业负责人宋培宇透露:通过大赛不仅接触到潜在合作客户,还获得了融资对接机会。目前企业在北京、哈尔滨、苏州三地公司协同发展,今年营收预计可达2000多万元。
“以赛促创”是黑龙江省检验科技成果、对接创新资源的“试金石”。参赛企业在展示前沿技术的同时,更收获了资本关注、市场反馈和成长赋能。东油碳视科技公司就是在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而实现产业化的博士创业企业。创始人王迪博士通过大赛平台获得投资机构青睐,并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公司。如今,大庆油田也因该公司的实测系统让碳排放核算有了精准依据。
第十三届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赛事覆盖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9个地市,吸引264家科技型企业参赛,经选拔后84家晋级省赛半决赛。随着这些优秀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