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记者从国铁西安局获悉,8月13日9时50分,随着一声机车汽笛长鸣,满载55个集装箱光伏组件的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开往阿塞拜疆巴库。这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自2013年开行首列以来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开行总量超过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西安国际港站也成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30000列的车站,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在西安国际港站南货场“大花篮”东侧,12台龙门吊与7台正面吊昼夜作业,日装卸车能力近50列,年处理集装箱达120万TEU(标箱)。通过三次扩能改造,西安国际港站已形成5600亩占地、59条铁路作业线的规模,其中18条为国际集装箱作业到发线,设计年吞吐量达540万标箱、运输能力6600万吨,为班列高频次开行筑牢硬件根基。
“现在从西安到德国杜伊斯堡,12天左右就能到,比以前快了近一半!”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博尔介绍,这得益于全国首创的全程时刻表班列——班列“客车化”运行,运行时刻精确到小时,目前已实现“四去三回”常态化开行。截至7月31日,西安累计开行全程时刻表班列571列,超全国开行总量五成。以跨境电商为例,通过全程时刻表班列运输,时效较普通班列压缩30%以上,运输成本不到空运的五分之一,这一班列品牌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
在中欧班列西通道稳定开行的基础上,跨里海、黑海南通道的开辟也成为通达欧洲、中亚的高效路径。2022年4月首列跨里海班列启程后,这条串联中国、哈萨克斯坦、里海、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至欧洲的“铁—海—铁”联运通道,运输时间较传统线路缩短至最快11天。截至7月31日,西安国际港站跨里海方向班列已累计开行400列,占全国跨里海班列总量的80%以上,成为中欧班列稳定开行的重要支撑。
(图片由国铁西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