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8月15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型基建项目管理创新交流会在广东省肇庆市举办。本次交流会以“数据开元,智绘新篇”为主题,聚焦数智技术在造价领域的应用,旨在推动行业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基建项目管理领域注入创新动能。
当前,工程造价行业迎来新的广阔发展空间。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工程造价行业规模将达5000亿元,2030年将突破万亿。但另一方面,行业整体依旧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与“内卷”加剧、人才短缺与素质不足、数字化转型压力与技术应用不充分、全过程咨询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挑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造价管理处处长江冰在主旨演讲中,从政策顶层设计到标准落地实践等角度,系统阐释了当前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基本态势与未来方向。她表示,政府将大力鼓励、支持数据赋能,坚定不移地推动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理事、广东工程造价协会副会长、广州易达建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表示,造价工程作为建设项目的重要支撑环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双碳”目标的推进,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曾经依赖政府定额的计价方式逐渐显露出效率低下、市场失真的弊端,而全过程咨询、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碳造价管理等创新模式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在他看来,造价工程行业通过BIM技术、大数据分析和智能造价平台等创新手段,能够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实时管理,彻底改变传统的事后结算模式。造价咨询将与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深度整合,从单纯的成本核算转向全方位的价值管理,显著提升了工程成本管理的精准性与效率。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智慧城市群建设及绿色建筑发展的进程中,造价工程的科学化、数字化管理有效优化了政府投资决策,严控项目成本,保障工程质量与进度。其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能力,助力大湾区重大工程高效落地,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资源保障。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理事长田国民表示,本次交流会为政、产、学、研各方搭建了高规格的交流平台。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分享、实践案例和深度对话,与会者深入探讨了新版计价标准的落地实施、AI审价、数字供应链、装配式建筑等前沿议题,明确了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