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8月15日,在2025南国书香节上,《365位医师的365天》新书正式发布。据悉,“365位医师的365天”项目由广东省医师协会主持,从筹划到出书落地历时近3年。
《365位医师的365天》首部由50篇医师的独立文章组成,涵盖50位广东医师每天临床、行政、教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正文部分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每位医师的文章最后还附有第一人称访谈,多角度展示了医师365天日日夜夜的工作日常,旨在树立广东省优秀医师典型,弘扬广东医师精神,擦亮广东医师品牌,提升广东医师的影响力。
“‘365位医师的365天’项目翔实地记录了广东医师的日常工作,真实展现医师群体的立体面貌。希望广大读者读完本书能了解到,医生是健康卫士,更是社会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该书主编、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吴一龙表示,该书旨在祛除社会赋予医生的“神秘光环”,打破医患隔阂,搭建医患互相沟通与理解桥梁,促进医患“共呼吸,同甘苦”。
南方传媒副总经理雷鹤表示,该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诠释广东医者“病家求医,寄以生死”的崇高信仰,通过深入医疗一线捕捉的动人故事,让公众透过文字看见医者光环下的真实温度。
现场同步首发吴一龙主编的新书《广东省毕业后医学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学术视角,构建临床人才培养的广东范式,为医疗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在新书发布会“圆桌访谈”环节,吴一龙与卓业鸿、王坤、刘雪松、官键4位医师代表上台展开一场坦诚的生命对话。
吴一龙坦言,医学既是“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永远有遗憾的学科”。医患间的“沟通与理解”是打破认知壁垒的关键。他透露,将持续推进“365位医师的365天”项目,让更多医者的宝贵经验与信念被看见、被传承,促进医患在理解中同行。
首届广州十大名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卓业鸿分享了自己从医34载的坚守。尽管日常工作繁忙,卓业鸿仍坚持深入潮汕等家乡地区开展义诊。他表示,基层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迫切,将专业技术和健康知识带到基层,提升公众眼科健康意识,是医生的责任,也是他的心愿。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坤回忆了早期行医时发现患者对治疗认知不足的困境,这促使他积极投身科普。为减轻患者术后心理负担,王坤团队创新探索“乳腺无痕手术”,巧妙设计切口位置。其细致关怀赢得了患者信任,被亲切称为“妇女之友”。
面对神经外科手术的高风险特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雪松将其比作“战场”。他强调,医生的责任远不只手术技巧,术后持续关注患者康复同样关键。为降低神经外科手术的风险,刘雪松教授团队正积极探索将AI与脑机接口技术结合,以提升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疗科主任官键分享了其“跨界”投身放疗领域的历程:她带领团队利用20余年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大数据,融合AI技术进行精准放疗规划,力求在肿瘤区域集中能量杀灭癌细胞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正常器官,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据悉,《365位医师的365天》系列第二册编纂工作即日启动,计划2026年出版。本场活动由广东科技出版社主办,广东省医师协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