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8月13日至15日,2025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在西安举行。参会代表围绕光热发电智能化、规模化发展路径、成本优化、技术突破等议题展开研讨,为推动光热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凝聚共识、建言献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太阳能热发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技术,其战略价值已获行业共识。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李耀华强调,光热发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干部刘镇洋表示,光热发电凭借长时储能、灵活调节能力,既是保障风光规模化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有效手段。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白博峰说,太阳能热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能源革命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尉军耀说,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光热发电业务的企业之一,中国电建西北院已完成可研总装机容量超460万千瓦,设计和总承包业绩位居行业前列。
大会主席、太阳能光热联盟理事长王志峰研究员表示,光热发电是能源革命的战略支点,全行业联动,突破核心技术,推动光热发电在“十五五”期间实现0.4元/千瓦时的电价。
在主旨报告环节,与会专家聚焦行业发展“智能化与规模化”主题进行分享。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太阳能光热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何雅玲提出,“数字孪生+AI优化”技术可使光热电站运维效率提升,发展大容量、高参数、智能化的光热发电技术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策略,“光热发电不仅收集阳光,更在储存未来”。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伟胜从新型电力系统角度指出,光热发电的调峰能力可使风电、光伏弃电率降低,是系统稳定运行的“稳定器”。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首席专家谢宏文、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总工程师周治、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金建祥分别以《我国光热发电的发展现状、形势以及相关建议》《以科技创新推动光热发电高质量发展》《深度解密:光热发电成本下降的关键因素剖析》为题进行报告。他们呼吁构建“技术-标准-市场”生态,推动光热发电在“十五五”期间实现平价上网。
在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十五五’期间光热发电发展路径”进行探讨。光热发电如何突破成本壁垒,实现效益跃升?与会嘉宾以“光热发电降本增效的措施”为题,从光热发电项目的成本构成、变化趋势、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等角度进行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
据悉,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秉承“以科技创新推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发展”主题,至今已召开19届。本届大会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可胜技术联合主办。大会发布85个报告,聚焦科研项目进展、太阳能集热技术、储换热技术等,集中呈现多项技术突破与实践成果;举办2堂光热大师课、“联盟铁嘴杯”辩论赛,可胜技术、龙腾光热两场新品发布会;同期,43家单位通过技术展览全面呈现行业从关键部件到系统集成,涉及全产业链各环节,显示我国光热发电已形成“技术迭代-成本下降-规模化应用”的正向循环,为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