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书画之乡以多元动能激活城市潜力

2025-08-16 21:11:2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田倩倩

八月的甘肃通渭,翰墨飘香,神泉氤氲。8月16日,“陇上神泉・书画通渭”文化活动月暨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启幕,这场盛会既是西北小城迎接八方来客的邀约,更是其深耕文化、激活潜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承载两千年历史文脉的通渭,正依托“兰州一小时”“西安两小时”经济圈交会的区位优势,以“农业优先、文旅赋能、工业突破、城乡均衡、科教强基、生态固本”为牵引,在高质量发展路上加速前行。

在工业发展中,通渭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重,重点布局风电、光电、储能、抽水蓄能及充电设施等清洁能源产业。同时,持续招引知名服装企业入驻东西部协作的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目标打造300万千瓦陇中重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年产500万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秋初的鸡川1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现场,机器轰鸣不停。高120米的风机主杆已完成吊装,待螺栓安装、风力适宜后,将启动轮毂和叶片安装。该项目总投资5.6亿元,规划容量100MW,预计年发电量2亿度。今年上半年,通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创“十四五”以来新高。

项目推进中,通渭树牢“项目为王、投资为要”理念,温泉开发、独立储能电站等138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储备“十五五”重大项目717个,总投资2034.6亿元。5个新能源项目年内装机将破170万千瓦,浪潮服装基地开工建设,温州纺织服装产业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

科教强基为发展注入智慧动能。从东汉秦嘉、徐淑到当代院士杨子恒、姚檀栋、尚永丰,“诗书传家”的基因深植通渭血脉。

2025年,通渭县将教育振兴与科技创新作为县域发展的双引擎,持续深化“教育名县”建设与“科技兴县”行动。“我们将坚持大力培育办学特色,彰显名校名师效应,提升‘县中’办学水平,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通渭县教育局局长周瑞玺介绍,通渭县将纵深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名校长和名教师培养,“零容忍”整顿师德师风问题,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2025年,通渭县进一步建立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落实科技创新奖补政策。同时,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此外,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通渭县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定位,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2025年全县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9万亩,年底累计达63万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5.2万亩,累计达7.49万亩。

文旅方面,品牌驱动、活力迸发。通渭深挖“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金字招牌潜力,以文旅融合释放强劲消费活力。“陇上神泉・书画通渭”文化活动月期间,文艺演出、篮球、山地自行车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城乡均衡方面,融合提质、普惠民生。今年,通渭县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实施“十大城建项目”“和美乡村”建设,统筹3550万元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生态方面,治理增效、绿富双赢。2025年,通渭县将生态建设纳入全县发展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激活生态经济潜能,在黄土高原上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协奏曲”。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