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得越好,人们就走得越多

2025-08-19 02:02: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人们每天多走的那些路,不但是因为自己意志力爆棚,还有所住城市的“推波助澜”?听起来有点玄,但《自然》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真的支持这个观点——城市设计得越适合走路,人们就走得越多。

这项研究并不靠问卷或小样本猜测,而是动用了超过211万名美国智能手机用户的“脚力数据”——就是手机里那个默默记录你每天走了多少步的健康App里的数据。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利用这些海量真实数据,分析了人们在不同城市环境下的步行习惯。他们关注的不是静态的城市地图,而是“活”的行为:人到底走了多少步,以及他们搬到新城市后,步数会不会“随地而变”。

科学家搬出了一个叫“步行评分”的神奇工具。这个评分从1到100,100分意味着你出门左转是咖啡馆,右转是公园,对面是超市,而且街道短、路口密、人行道宽,完全不用和汽车“斗智斗勇”。比如纽约,就以89分高居榜首,堪称“步行天堂”;而一些郊区或依赖汽车的城市,可能连30分都不到。

研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追踪了5424名在3年内搬过家的人。他们是天然的“人体实验组”,当从一个“车轮子城市”(比如步行评分仅48分的地方)搬到像纽约这样89分的“步行友好城市”,他们的日均步数从5600步一下子跃升到7000步,这相当于每周免费加练了一节快走课。更妙的是,反过来也成立:如果有人从宜居步行城搬到了汽车依赖区,他们的步数也会应声下降,身体仿佛在抗议:“这路没法走啊!”

这种影响不分男女、老少、胖瘦,无论是青少年、上班族,还是BMI偏高的人群,城市环境对步行行为的影响都惊人地一致。换句话说,好的城市设计真的能“平等”地让人动起来。

科学家们不满足于观察,他们假设了一下:如果每个美国人都住在一个对行人友好的城市,会发生什么?模拟结果显示,将有额外11.2%的美国人达到美国卫生部门推荐的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标准,这相当于新增近400万人迈入健康门槛,而这一切,不是靠健身房促销,而是靠城市设计悄悄促成的。

这项研究像一面镜子,提醒人们健康不只是个人选择,更是环境的产物。也许未来规划城市时,不该只问“车怎么开得快”,而更该想想“人怎么走更舒服”。毕竟,一个让人忍不住想出门溜达的街角,可能比一万句多运动的忠告都管用——那个你住的城市,会悄悄给了你一双想走路的腿。

责任编辑:左常睿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