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8月19日,中科慧远举办了成立九年以来的首场正式产品发布会,发布了其首款工业具身质检机器人CASIVIBOT。
在工业制造迈向全面智能化的浪潮中,质检环节的升级正成为整个生产体系的关键节点。在发布会上,中科慧远总经理张武杰表示:“时代正在呼唤一种新的质检范式,它能够适配复杂多变的工业场景,又具备快速导入、灵活部署、持续进化的能力。我们相信,工业质检的未来将由具身智能机器人打开。”
传统AOI(自动光学检测)技术在工业质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随着工业场景的高度碎片化和产品迭代的加速,AOI设备检测边界固定、导入周期长的特性逐渐成为制约智能质检发展的瓶颈。AOI系统的固定模式也难以应对产线变动或突发非标瑕疵,“最后一公里”的质检环节依然高度依赖人工。
CASIVIBOT有望解决这一困境。它以“具身智能”为核心理念,将人类质检的灵活、经验与工业AI技术与数据高度融合。
具体来说,CASIVIBOT依托“手-眼-脑”协同的技术架构,实现工业产线的灵活操作。“眼”是由三组相机组成的多光谱感知系统,可进行大视野扫描与微米级精准检测,支持不同材质、复杂曲面及高反光工件的识别需求。“手”是机械臂与可切换的灵巧夹具组合,模拟人类手臂的灵活动作,并可通过轨迹规划算法自主避障和调节操作路径。“脑”则是基于中科慧远自主研发的“慧脑”AI平台,具有垂直行业大模型及百万级精标注缺陷样本数据库,具备行业内类间小样本迁移能力,可通过语言描述引导识别,实现多模态融合检测。正是这三大核心模块的“仿人”与“协同”,使CASIVIBOT真正具备了“看得见、抓得准、判得明”的全链路智能质检能力。在群体部署层面,机器人可通过云端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一机训练、群体部署”,同时支持知识在设备间快速迁移。
除了硬件和AI能力的提升,CASIVIBOT在平台化方面也做了布局。“鉴习平台”可模拟人类黄金质检员的操作经验,将人类动作结构化、知识化,使机器能够复现人工质检的关键动作。“鉴心平台”则是垂直行业的大模型引擎,通过极少样本训练仍能达到高精度识别。“鉴云平台”则是工业质检的云端中枢,打通了AI模型与设备的壁垒,实现一次训练、多机共享,同时支持远程调优和任务同步,为企业全球化质检提供可能。
张武杰强调,智能质检的未来不是单一企业的独舞,而是产业的共舞。他希望通过开放共享的生态,将实验室的创新能力转化为工厂的生产力,让具身智能质检真正走入现实生产线。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