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展示GKP量子比特通用逻辑门集

2025-08-22 02:02:00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纳米研究所团队采用量子计算纠错编码——戈特斯曼-基塔耶夫-普雷斯基尔码(GKP),首次展示了GKP量子比特的通用逻辑门集,大幅减少了运算所需的物理量子比特数量,为量子硬件高效处理信息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21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杂志。

要建造可用的大规模量子计算机,必须克服量子比特在运算中自发产生的错误。科学家通常通过“逻辑量子比特”来抑制错误,但这需要更多的物理量子比特作为代价。随着规模扩大,硬件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成为一个工程难题。

GKP码能将连续、平滑的量子振荡“翻译”为干净的离散状态,使错误更易识别和修正,从而以更紧凑的方式编码逻辑量子比特。多年来,GKP码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因过于复杂而难以操控。新研究首次把这一理论变成现实。

在3组实验中,团队利用保罗阱和室温激光阵列来囚禁并操控单个镱离子(即带电原子),并用其自然振荡来存储GKP码,首次实现了逻辑量子比特之间的纠缠逻辑门。

逻辑门是一种信息开关,使得无论是经典计算机还是量子计算机,都能被编程执行逻辑运算。量子逻辑门利用量子比特之间的纠缠来运行,是量子计算机具有巨大潜力的根基。此次成果得益于新开发的量子控制软件,软件基于物理模型设计逻辑门,尽可能减少对GKP码的扰动,从而在处理信息时保持其精细结构。

GKP纠错码长期以来被认为能缓解量子计算机资源开销紧张状况。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设想在物理上可行。该成果也意味着,未来量子计算机在硬件规模和运行效率之间有望找到新的平衡点,加速其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

责任编辑:左常睿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