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在京发布《2025年货车司机就业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入剖析货车司机群体现状,揭示出数字化在该行业的深远影响。
目前,公路货运在我国货物运输中仍占主导,但近年来行业运价持续下跌。受国际环境变动、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公路运输需求增速趋缓,而货运车辆保有量却保持高位,“供大于求”格局凸显。同时,大宗物资运输结构调整、货运成本上升以及新能源货运汽车的发展,进一步压缩行业利润空间,影响货车司机收入增长。
尽管面临收入下行压力,但货车司机职业在六类新就业群体中,平均每月净收入仍以10512元的优势位居首位,超九成司机收入集中在8001元至32000元区间,消费能力较强。
《报告》显示,互联网货运平台已从单纯的“接单抢单”工具,发展为涵盖业务调度、财务结算等多环节的全流程运营平台。91.82%的司机用平台接单抢单,43.14%使用运费结算功能,40.14%使用路径导航功能,超25%的司机使用加油服务。数字能力强、平台订单占比高的司机群体,月均毛收入和净收入明显更高,凸显数字能力与平台使用程度对司机工作与收入的关键影响。
货车司机对互联网货运平台价值的认知,集中在提供货源、减少纠纷、保障权益、减少找货等待时间和空驶率等方面,近半数司机认为平台在保障劳动权益上提供了帮助。
《报告》认为,数字化、智能化正重塑公路货运行业生态,提升运营效率和司机收入,但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需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公路货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