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鹅家守护”:精准守护“一老一小” 科技让关爱不掉线

2025-08-22 14:31:2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在数字化深入社会肌理的今天,技术不仅是效率和商业的工具,也应成为托举公共福祉的支点。

长期以来,老人和未成年人群体走失风险高、沟通不畅、应急响应慢,始终是不少家庭的隐忧。近日,腾讯地图上线的“鹅家守护”功能,通过首创“1+N守护圈”模式(1位老人、未成年人对应多位守护者)和动态位置追踪、风险预警、代叫车等能力,对这一社会痛点做出了直接回应。

这一功能的价值,不在于炫目的技术,而在于应用场景的切中要害。现今,城乡流动加剧、跨城照护成为常态,传统的电话问候和临时求助往往捉襟见肘。“鹅家守护”尝试把技术介入前移,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防护”,让“能找到人、能帮上忙”成为可能。

在安全理念上,它所传递的是一种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守护思路:通过合理的边界设置与预警机制,把时间差赢在前面。

更重要的是,它以明确的知情同意和有限必要的数据使用为前提,尽力平衡了便利与隐私的关系,为相关产品探索了一条值得参考的路径。

从网友的反馈可以看出,需求是真切的:“爸妈出门不用我反复打电话确认了。”“孩子上下学路线清楚了,工作时也安心许多。”这些简单的表达,背后是社会对“可见的陪伴”和“及时的帮助”的普遍期待。

这类产品的出现,折射出数字普惠的潜力,即让不同年龄、不同数字素养的人群,都能以简单的方式被技术温柔托举。这不仅是企业的创新,也是社会治理“精细化、温情化”的延伸。

当然,越是贴近生活的技术,越要有清晰边界。隐私保护、用途透明、克制使用,应当是“默认值”,也是技术成功赢得长期信任的前提。只有企业自律与社会监督并行,技术的善意才能稳稳落地。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