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燃!山西文博会观展人次5天近50万

2025-08-26 14:09:4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赵向南

“山西文博会太棒了!一件件实物、一次次互动,让我们感受到文化与历史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可感可知、鲜活生动呈现于眼前的文化,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山西文化的厚重、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8月25日下午5时许,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山西文博会)即将闭展,来自山西太原的市民张先生和家人意犹未尽地观展,他坦言,“这样的文博会确实有创意,让观众在近距离观赏体验中,提升了文化自信,增强了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8月21日至25日,山西文博会在太原成功举办。本届文博会是山西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省级重点文化展会。本届文博会展览面积为7万平方米,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以及36个国家的20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从璀璨的制作工艺到前沿的文化创意,从厚重的历史传承到蓬勃的产业新业态,山西文博会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山西省文化改革发展、传承保护、活化利用的丰硕成果。

据介绍,5天时间累计观展人次达到48.9万,平均每天约10万人次。山西文博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参展单位不仅注重展示文化,更在互动体验上下足功夫,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等方式,打造一个个可看、可听、可玩、可交易的文化空间,让观众在趣味体验中感受山西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博会期间,科技日报记者在文化产业、文化科技、文化专题、文化消费、文化贸易、工美·非遗互动等展馆采访,看到各个展馆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参展观众从简单参观者成为深度沉浸者、体验者。“哇,这些文物都飘了起来!”8月22日,在山西文博集团展区,一位观众被如绸缎般流动的“莫比乌斯环”柔性屏所吸引,忍不住发出赞叹。屏幕上,山西文物精品以悬浮动态的方式呈现,引来众多观众驻足细看。在山西省文物局展区的移动式博物馆中,一位位观众化身“文物工作者”,手持GPS定位设备、操作三维扫描仪,沉浸式体验文物修复全过程。

本届文博会上,科技体验区成为现场最具人气的打卡地。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展区推出以晋侯鸟尊为灵感的虚拟数字人“青鸟”,向观众娓娓道来侯马盟书的前世今生;山西日报社展厅的AR读报体验区排起长队,原本平面的晋商文化报道“变身”为可感可触的立体影像;文化科技馆的宇树科技展区,几个人形机器人齐刷刷翻出后空翻,引来观众席一片惊呼。新型旅游装备、智能体育、智慧文物、虚拟现实等前沿领域的众多创新产品齐聚本届文博会,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文化,机器狗、仿生机器人、低空驾驶、无人导览车和地下考古方舱等体验项目,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科技为文化带来的全新活力。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本届山西文博会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步入7万平米的展场,科技与文化碰撞交融的生动图景扑面而来:文物古建的数字化展陈、科技赋能的文创产品、数字文物藏品、虚拟数字人,文物数字技术展现,硬核科技激活千年文脉;多个展馆展现了AR、VR、MR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观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走进”山西古建,塑像细节近在咫尺,或亲眼“见证”古建建造过程;在山西太原戴着AR眼镜穿越时空,“站”在大同云冈石窟前惊叹;与仿生机器人柳宗元对诗赛才,看仿生人形机器人在擂台赛上闪转腾挪……8月21日,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10个典型案例和5个入围案例发布,案例涵盖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数字文博等领域。大同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团圆令》AI动画制作、关公文化大模型等案例的创作团队,现场分享技术创新经验,全面呈现山西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的前沿成果。

“山西文化十分厚重,在文化保护、传承和活用方面成果丰硕。”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表示,山西文博会是一场汇聚文化与科技、传承与创新、本土与国际的文化盛会,不仅展现了山西建设文化强省的成就,也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西文化,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山西文化提供了启迪和借鉴。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