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8月25日,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秦岭鸟类暨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论坛”上,“陕西鸟类智能识别系统”小程序正式发布。该系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鸟类物种快速识别与记录,极大降低公众参与科学监测的门槛,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便捷、高效的数据支撑。
据了解,该小程序操作简便,用户只需上传拍摄到的鸟类照片,系统即可自动识别物种名称及相关信息,有效帮助普通公众、观鸟爱好者和保护工作者及时记录和反馈鸟类观测数据。这不仅提升了野外鸟类监测的效率,也为科研机构长期跟踪物种分布、种群动态及栖息地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进一步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科技助力”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此次论坛以“守护秦岭羽翼,共建生态屏障”为主题,汇聚了多位鸟类生态研究专家学者及青年科技工作者,围绕栖息地修复、打击非法捕猎、提升公众意识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论坛期间还发布了《全民保护野生鸟类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参与鸟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