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尼尔森
《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简称EES)创刊于2008年,由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致力于发表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卓著而重大的研究成果。
自创刊以来,EES已迅速成长为一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期刊,发表的论文均具有重大或开创性意义。在影响力指标方面,EES在科睿唯安《期刊引证报告》的“能源与燃料”和“环境科学”等大类中长期排名在Q1区,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的“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等类别中也稳居一区。随着EES影响力的不断攀升,其投稿量也屡创新高,拒稿率已高达90%以上。
跨学科融合突破研究边界
能源转换和存储、替代燃料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问题与挑战非常复杂,并且它们与大气科学、气候变化、固碳减排等领域密切相关。因此,EES发文范围广泛,特别注重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鼓励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努力解决重大问题。
EES一直得到全球科学界的大力支持,许多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都曾担任或正在担任EES的编委或顾问委员会成员。我很荣幸现任EES编委会主席,负责期刊的发展大计并领导编委会的工作。我也特别高兴能与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在EES编委会一起工作,努力确保EES发表的论文在质量和跨学科影响力上的最高水平。
中国成果亮相高被引榜单
EES发表了许多中国的优秀研究成果,见证了中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事实上,EES发表过的许多高被引论文都来自中国学者。值得指出的是,在2024年EES发表的所有原创性研究论文中,至今被引次数最多的也是来自中国学者。
这些高水平研究成果中,储能技术领域的突破尤其具有代表性。相较于目前更常见的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在可持续性方面更胜一筹,但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下降。北京理工大学李雨副研究员、吴川教授和白莹教授等人合作发表的研究《解锁分散区局部结构掌握钠离子扩散行为》对解决钠离子电池性能衰减的问题大有裨益,从而为钠离子电池在不久的将来获得广泛的产业化应用开辟了道路。
迎接颠覆性创新
我认为,2020—2030这十年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聚焦“碳达峰”与“碳中和”这“双碳”目标的核心挑战,全球能源领域的科学家可以作出更多有价值的贡献。但我们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需要我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颠覆性创新。作为一本报道能源环境领域内复杂性和多样性问题的期刊,EES将继续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在传播好关键领域优秀成果的同时,不断推动解决重大关键问题,推动领域内和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研究的深入,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逐步显现相关挑战,更多关键议题将跃居前沿。这些挑战可能包括:如何运用数据科学和高通量实验技术寻找最优材料与策略;如何整合不同技术以满足实际需求而非单纯追求单一性能指标的最优化;如何通过系统级研究方法更精准地评估新技术的潜在价值;如何提升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大可能地解决资源稀缺性与资源浪费问题。尤为重要的是,在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挑战的持续探索中,我们始终需要基础科学突破、创新理念与方法论的涌现。EES的独特魅力,恰在于其广阔的发文范围能够融汇所有这些挑战、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实现多维度的协同创新。
最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处理好广大科研人员的来稿,也祝愿EES的读者与作者在科研探索的征途中实现更大成功,收获更多成果。
(作者系《能源与环境科学》编委会主席、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
点评
作为EES的编委成员,同时也是一名长期从事能源材料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始终认为这本期刊是连接基础科学突破与全球可持续发展使命的学术桥梁。在“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命题的今天,EES以其前瞻性的议题设置、跨学科的研究视野以及对“能源-环境”等复杂系统的深刻洞察,确立了自身在清洁能源与环境科学领域的标杆地位。
EES严苛的同行评审标准确保每项研究兼具理论原创性与数据可信度,同时期刊的“解决全球性挑战”导向更是赋予其独特的价值。EES不仅关注太阳能、氢能、燃料电池和二氧化碳减排等核心技术的前沿突破,还特别鼓励跨学科创新以及能源和环境科学研究的范式革新,更强调这些技术如何服务于“能源公平”“气候韧性”和“生态安全”等宏大叙事。
未来,随着能源环境科学的深度创新,我期待与全球同仁共同推动这本期刊持续引领未来可持续能源研究的最前沿。
点评人:包信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本栏目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