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颉满斌 通讯员 王雯
8月28日下午,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在宁夏银川举行。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正式面向阿拉伯国家推出500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标志着中阿峰会“绿色创新共同行动”系统性解决方案再次落地。
会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科技创新项目部负责人约翰斯·罗斯·穆莱索·哈里卡现场发布全球抗旱韧性伙伴关系最新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副主任计文化等专家作主旨报告,内容围绕智慧农业、绿色矿业、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主题。“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通过我国的大量实践表明,采用智慧农业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我想向阿拉伯国家介绍我们有这个技术,将来可以在这方面开展合作。”罗锡文说。
此次发布的500项成果,历经三轮专家遴选、多轮需求对接,从国内60余家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报送的1300项技术中精选而出,全部为系统解决方案级成果,具有可快速落地、可规模转化、可跨区域推广的鲜明特征。项目涵盖绿色农业、生态环保、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材料与现代化工、人工智能与数字信息、清洁能源六大领域,对应阿拉伯国家在粮食安全、荒漠化防治、工业升级、建筑节能、数字经济及能源转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这些成果将纳入中阿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数据库精准匹配、线下示范园区集中孵化、第三方评估机构全程跟踪的方式,确保每一项技术带着需求走、循着市场落,争取在阿拉伯国家落地转化。”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吴立峰介绍,交流会期间,宁夏科技厅还将组织多轮专场对接和实地考察,为500项成果与阿拉伯国家用户端、资本端搭建“一站式”通道,持续放大中阿博览会技术转移平台功能。
作为中阿博览会的重要板块,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自2015年落户宁夏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累计发布13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促成签订109项科技合作协议,举办24期国际技术培训班,为阿拉伯国家培养1000多名“种子”技术人才,成为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中阿科技伙伴计划的重要平台。
“宁夏将依托中阿博览会永久会址优势,持续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的技术转移首选地和创新合作示范区,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宁夏方案’。”宁夏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