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并非 “儿童专利”,我国老年孤独症患者超52万

2025-08-29 15:08:3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衣晓峰 

8月29日,记者从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悉,该院教授田懋一及其团队成员田伟博士的研究显示,我国70岁以上老年孤独症患者达52.4万,数量居全球首位,患病率增速在世界人口大国中排名第一;专家预计,到2040年,我国老年孤独症患者数量可能突破百万大关。相关研究成果29日在线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

该研究首次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大数据,系统揭示了全世界70岁及以上老年孤独症的负担与演变趋势,明确孤独症并非“儿童专利”,老年群体同样深受其害且患病负担正急剧上升。近30年来,全球70岁以上孤独症患者数量从1990年的89.5万飙升至2021年的247.9万,增幅达177.1%,预计2040年将突破515万。

从性别差异来看,男性患病风险显著更高,是女性(287.8/10万)的2.7倍,且男性患者增速(196.7%)远高于女性(143.0%)。从国家经济水平划分,高收入国家当前负担最重,新加坡、日本、韩国患病率居全球前三;而中等收入国家增速更快,中国、印尼等中等收入国家患者总量增幅高达258.6%。

我国老年孤独症问题正面临三重压力。一是患者数量断层领先,52.4万患者占全球患病总数的 21.1%;二是患病率增速居首,1990—2021年间从352.2/10万升至438.8/10万,增幅24.6%;三是健康损失持续扩大,2021年我国老年孤独症患者健康寿命总损失达9万年。田伟指出,“我国老年孤独症存在严重漏诊问题,许多患者常被误诊为痴呆或精神障碍,医疗资源匮乏地区这一现象更突出,实际患者数或远高于统计数据。”

面对2040年患者或破百万的预测,田懋一团队提出多层级解决方案:国家层面,将老年孤独症纳入国家慢病防控体系及公共卫生优先事项,参考《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制定老年版筛查路径,将诊断与基础干预纳入医保以减轻“因病致贫”风险;建设“社区—家庭”联动照护网,并培训基层全科医生识别症状;医疗体系层面,各地三级医院需开设老年神经发育门诊,推动精神科、神经科、老年科等多学科协作,开发适宜诊断工具以避免与阿尔茨海默病(二者共病率达37%)混淆;社会支持层面,设立专项救助基金支持低收入家庭,推广“时间银行”互助模式,动员年轻志愿者结对帮扶。

田懋一呼吁:“52万患者背后是52万个挣扎的家庭,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不让这些‘银发少年’在沉默中老去。”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