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韩荣
8月29日,山西晋城220千伏金鼎变电站突发警告。接到消息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二次运检中心技能专家农艳奎抓起工具包,与同事赶赴现场。打开设备面板,她手指在接线端子间快速游走,眼睛紧盯屏显数据,半小时后便找到“症结”。“机构内防跳接点损坏,需更换备用接点才能恢复。”她说。
这样的紧急处置,对农艳奎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在继电保护领域深耕17年,她就像电网“医生”,守护着电网“中枢神经”——电站二次系统。前不久,她获评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
“不能只懂操作,更要懂原理”
2008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农艳奎带着对电力行业的憧憬,一头扎进了继电保护领域。面对布满复杂接线的屏柜和陌生的设备,她丝毫没有退缩,一点一滴地学。
“不能只懂操作,更要懂原理。”这是农艳奎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次动手前,她总会先把技术原理啃透,拿着图纸反复琢磨。遇到不懂的问题,她追着老师傅问;下班后,别人休息,她却伏案钻研专业书,把每张图纸吃透。
这份较真与执着,让农艳奎的业务能力飞速提升。2019年,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技能竞赛中,她取得第一名的成绩。2020年,她又在山西省电业系统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冠。
不过,农艳奎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瞄准行业“痛点”——备自投装置校验作业难以一次性成功。
“有难题就解决,买不到就自己造”
2021年4月,11千伏南村变电站改造现场,三组作业人员因操作时序配合不当,使备自投装置校验接连失败。
农艳奎介绍,当电网正常运行的主电源突然发生故障,备自投装置能像“应急响应员”一样,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确保用电单位不会突然断电。校验作业是通过模拟断电故障,检查该设备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准确识别故障、完成电源切换。
看着同事们垂头丧气的模样,农艳奎说:“我们要研发一台能自动校验的备自投装置校验仪,以提升校验效率、降低作业强度。”
此后,农艳奎组建研发团队。她带着团队从校验条件、过程及人员配合三个维度,对每个技术节点展开多轮论证。
研发路上的“拦路虎”接踵而至。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在设备带电时完成校验。要解决这一问题,团队需要一台小型模拟断路器,但市面上的模拟断路器接点多、体积大。“有难题就解决,买不到就自己造。”农艳奎说。经过数十次优化设计,团队研制出小型模拟断路器。
2022年1月,备自投装置校验仪成功研发。更令人振奋的是,农艳奎进一步整合功能,让它能同时实现备自投、低频低压减载及故障解列三类安全自动装置的不停电校验,使校验效率提升60%。
在后期应用中,农艳奎团队研发的备自投装置校验仪减少电网负荷损失46万千瓦,避免电量损失14万千瓦时。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如今,面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安全自动装置数量激增的挑战,农艳奎将目光投向更远方。“我想研发一套继电保护远程智能运维系统,推动设备诊断从传统的现场人工排查升级为远程数字智能分析。” 农艳奎说,她还要带着更多年轻人一起奋斗,让电网“中枢神经”更加灵敏。
从青涩学徒到行业先锋,农艳奎用17年的坚守证明:守护电网安全的路上,每一份执着都不会被辜负,每一次创新都在为光明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