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郑好
8月29日,凉山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凉山文旅融合发展暨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新闻发布会。会上,凉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苏正清围绕“深化文旅融合,持续塑造‘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作介绍。
据悉,“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是凉山最鲜明的文旅标识,当地正通过三大行动持续擦亮这张文旅品牌,包括:推进全域全时布局,构建“东南西北中”联动发展格局,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四季可游、全域宜游;加快建设文旅地标,全力创建螺髻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邛海世界级度假区,推动泸沽湖、会理古城—仙人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金沙江—安宁河阳光康养走廊;强化品牌传播,立体运用新媒体精准营销,持续做靓“彝海结盟”“民族风情”“夏季清凉·冬季暖阳”“中国航天城”四张名片。
“为了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我们正在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工程,完善‘快旅慢游’交通网络,优化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加强‘文旅+消费’场景营造,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苏正清在会上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将于9月15日至16日在泸沽湖景区举办,聚焦“世界泸沽湖 旅游促‘三交’”,开展“1+3+N”特色活动,即1场开幕式及万人转山转海,“泸沽湖之夜”星空音乐会、2025环球人物年度盛典·泸沽湖对话和民族文化守护者致敬之夜3场主体活动,包含招商推介会、阿夏星河派对、摩梭美食集市等“N”项特色体验活动。此外,木里县会场也将通过香格里拉湖转海(湖)、非遗展示等活动,展示木里的生态之美、民族之韵。
同时,为提升游客参与便捷度与体验感,主办方精心设计了沉浸式精品旅游线路,并开通线上预约通道,游客可通过微信搜索“熊猫优途”小程序完成预约。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到2027年,凉山将基本形成特色文旅业态体系,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将分别突破100亿元和1000亿元,文化旅游业将成为凉山重要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到2030年,基本建成四川文艺副中心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