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8月29日,共建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暨广州南沙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启动建设推进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举行。本次大会的举行,标志着南沙全面启动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建设。
2024年10月,南沙与广东工业大学携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广州南沙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本次会上,该研究院正式启动,将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搭建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经济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引育高层次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院将构建“高校筑基+研究院产业化”的校地合作模式,采用“研究院+产业化平台公司”的形式实现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小试验证,同时遴选全球成熟科技成果,开展中试验证、产业应用和规模化生产,快速形成技术研发或遴选到产品生产、市场推广的完整链条,并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全力打造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样板。
会上,四大类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涵盖产业资本、智能技术、区域协同等多个维度,将进一步推动南沙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其中,广州景祥工智创业投资基金由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广州产业投资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景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第一期认缴规模1亿元。基金聚焦工业智能与科技创新领域,重点投向高科技项目,将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企业培育,助力南沙新质生产力发展。
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先行启动区入驻项目迎来10个优质项目签约,涵盖AI智能决策、绿色传感、氢能动力、水下机器人等领域。
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南沙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广州市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联合发布11项“南沙新质生产力标志性成果”与12支潜力创新团队,集中展现南沙在生物医药、工业AI、深海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活力。
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位于庆盛枢纽区块,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定位“粤港枢纽·创新城区”,已成为南沙承接港澳创新资源、推动“学研产城”融合的核心平台。
该社区所在的庆盛片区是《南沙方案》三大先行启动区之一,政策优势突出,享有“双15%”税收优惠——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部分予以免征,叠加《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政策,形成趋同港澳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同时,片区被纳入广东省未来城市综合实证试点,探索低碳园区、无人配送等新技术场景,为企业提供创新试验田。此外,产业生态完善,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核心,形成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产业集群,入驻企业180家,集聚近400名企业家和科学家。
科技金融赋能,南沙通过多维度资本支持创新,截至2024年底,南沙科技创新母基金累计实缴出资10.27亿元,撬动子基金总规模180.45亿元;港科大(广州)联合广州产投设立1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合作直投基金规模14亿元;木棉花湾区高校科创投资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重点投资港澳高校项目,为企业从孵化到成长提供全周期资金保障;广东省(南沙)海洋科技投资基金已完成设立和基协备案,加快促成相关项目落地,目前已储备一批优质海洋科技项目。
会上透露,未来,南沙将以广州南沙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为核心,强化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企业的产学研协同,推动更多签约项目落地见效;以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为载体,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完善生活配套、强化金融支撑,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港澳青年、海外人才前来创新创业;以标志性成果和潜力团队为引领,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