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8月30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在昆明联合成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云南分所”,旨在促进云南工业原料林产业迈向科技引领、产学研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此次合作平台的落地,汇聚了多方力量,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模式,为云南从林业资源大省向林草产业强省转型注入动能。
云南作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资源宝库,拥有19300余种高等植物,保存了大量珍贵乡土工业用材树种,立体气候与多样树种为工业原料林培育提供了天然优势。然而,发展中存在的技术转化滞后、产业链整合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万勇表示,推动云南资源经济加快发展,亟须以科技破解产业痛点,释放森林碳汇、木材加工等领域的商业潜力,诚邀院士专家与企业家深度参与云南林草产业建设。
新成立的云南分所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与省林科院联合运营,是集战略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协同、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该平台将精准聚焦云南特色树种资源,与企业共建技术攻关团队,重点突破刨花板提质、森林碳汇计量等关键技术,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中国林科院负责人指出,分所将选派顶尖专家团队扎根云南,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科技痛点”,助力构建从原料培育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
当天,中国工程院刘世荣院士和杜官本院士分别围绕森林碳汇能力提升、刨花板产业发展作主旨报告;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与云南省林草局、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相关州市林草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涉及原料林基地建设、绿色板材加工等领域。这些合作将推动“科技+资本+资源”深度融合,为云南林草产业注入市场活力。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长期致力于工业原料林科技攻关,在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秃杉等乡土工业用材树种领域建立了种质资源库,选育了系列良种,突破了诸多关键技术,推广和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在我国西南生态保护与木材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