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攀登学术会议探索“重构科研创新创业生态”

2025-09-01 22:58:5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8月28日—29日,第四届攀登学术会议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会议期间,来自长沙理工大学金属研究所的所长刘小春做了第四届年度个人演讲,向来自全国的160余位科学家、企业家与青年学者分享关于中国科研范式转型的深刻思考与实践。

会议以“务实科研范式,再造一个‘华为’”为主题,探讨中国科研生态的深度重构与商业实践的系统输出。刘小春称,年度演讲是自己每年要过的“一道坎”,也见证了他和诸多科研人员关于中国科研范式转型的探索。演讲中,刘小春用大量调研数据深入剖析了当前青年科研工作者面临的系统性困境。其中,一份针对科研学术生态的问卷调查显示:81.25%的受访者认为整体学术生态“务虚多于务实”,88.75%的人认为当前科研评价体系对青年科研工作者“不友好”。对此,同为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刘小春提出这一群体应选择用实际行动“破局”,并分享了三条“破局”路径。

在平台方面,刘小春带领团队用五年时间建成了全球领先的球差校正电子显微镜中心,拥有包括五台球差电镜在内的先进表征平台,并推出了行业首创的“球差电镜测试保险服务”。在团队方面,他从2021年开始筹建创业团队,用4年时间打造了拥有近百人的研究生与全职创业团队,并在长沙、深圳、湘潭、南京、苏州、沈阳和北京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在资金方面,他带领团队建成了二手透射电子显微镜交易平台“凯普乐不懂电镜网”,在湖南湘潭综保区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电镜组装调试基地,构建了科研自我造血的商业模式。“创造机遇,才能逆风起航。我们不要总抱怨光熄灭,更要亲手重新点亮它。”他在分享中说。

谈及中国科研范式转型,他认为科研团队要善于为科研“自我造血”,包括建立可盈利的研发平台、赋能联合制造科研产品以及研发制造消费者终端产品等分阶段的推进。以其自身探索为例,他和团队探索构建了“科学家智力输入 + 企业化管理执行 + 创新研究院品牌”的独特模式,让科研人员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会议期间,刘小春透露正在探索开展科研职业教育,以此尝试解决高校毕业就业难的问题。他和团队发起了“用电镜重塑人生”计划,目前已完成13期TEM电镜技术培训,为社会输送超120名电镜技术人才。他还呼吁和正在筹建“科研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与高端硬件设备“强关联”的科研技能培训业务,打造科研知识付费平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面向全社会开放“创新能力增强计划”等。此外,会上正式发起了联合创办学术期刊《求实-材料》的倡议,着力于在AI时代打造材料科学领域可信度高的开源数据库。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摄)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