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已连续举办两届的长江文明论坛,在2025年将会迎来哪些变化?记者从9月9日举办的2025长江文明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论坛以“跨越江海 文明互鉴”为主题,将于9月17日在重庆举办。相比前两届论坛,本届论坛将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国内论坛向国际论坛转变、从文化主题向综合主题转变、从单一场景向综合场景转变,为丰富拓展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重庆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作为长江流域文明(文化)类唯一省部级论坛,长江文明论坛已逐步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央地共建、区域联动”的高端学术论坛。本届长江文明论坛的一大特点是走向国际化。本届论坛首次实现国际化举办,在论坛主题上突出世界大河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与会的外国专家也占有较大比重,世界前三大河流域和被誉为人类文明摇篮的两河流域研究的专家将汇聚重庆,围绕长江文明保护传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等主题进行演讲交流。
除举办主论坛外,本届论坛还将同期举办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2025世界大河歌会、长江流域非遗交流展示、“从敦煌到大足”专题陈列展、“新韵重庆”无人机表演等系列文化研讨交流活动。
长江流域非遗交流展示将围绕“守护长江文脉 传承千年匠心”主题,邀请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文旅主管部门和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机构参加,内容包括长江流域非遗保护协同机制会商、长江流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介、长江流域非遗精品展,以及发布“跟着非遗游长江”非遗旅游地图等。
将于9月18日举办的第八届世界大河歌会,首次作为长江文明论坛同期举办活动。本届世界大河歌会以“听见江河·传世之声”为主题,在创作技术层面,引入多媒体光影技术,增加江上火壶表演等,推动观众从“围观者”成为“参演者”。
本届论坛由中共重庆市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重庆社会科学院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