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为大力提振消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适应体育产业发展新趋势作出的新部署,为下一阶段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9月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意见》有关情况,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表示。
《意见》明确,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不断提振体育消费,增强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围绕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等,《意见》共提出20条具体举措。
《意见》提出,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以各地自然资源禀赋为依托,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户外运动项目,推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低空运动、航空模型运动、模拟飞行等低空赛事活动,促进低空体育消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陈俊介绍,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是体育产业中增长最强劲的领域之一。“下一步,我们将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从规划引领、目的地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继续推动打造户外运动产业新增长点。”陈俊表示。
《意见》强调,推动体育用品升级。研究制定推进体育器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竞技体育需要,加大体育科技研发和转化力度,发挥重大专项资金、重大科技项目等引导作用,组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研发一批运动员竞技、训练、测试、康复装备器材。鼓励体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体育用品创新研发中心,加强基础前沿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更多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体育用品。
近年来,体育器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体育器械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1.12万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以上,增长34%。”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谈道,体育器械产业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上市生产企业有8家,累计培育体育器械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家。
《意见》还提出,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探索推进“数据要素×体育”行动,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应用,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水平。
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介绍,将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赛事活动领域的创新应用,鼓励开发提升观赛体验的智能体育产品和服务,拓宽观赛渠道,提高线下和线上的观赛体验。同时,将发展数字体育新业态,开发智能健身装备、虚拟现实运动及在线健身课程,拓展消费的时空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