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国创中心与海外高校携手培养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2025-09-11 10:27:5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沈涵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的培养变得愈加重要,特别是面向未来产业的工程教育模式需要变革和发展。“学行交替”教育模式(CO-OP)是目前改变高校工程教育模式最快捷、最有效、成本相对较低的一个方案,能让学生通过多次实习,更早地接触真实社会,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认识真正的自己,激发自身的内驱力、创造力。

9月10日,2025国际创新人才与工程教育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研讨会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长三角国创中心”)分别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欧洲理工学院签署本科生CO-OP教育合作协议。据悉,长三角国创中心将与两所高校共同培养兼具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产业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创新人才,并为两所高校的本科生提供长三角地区的工作机会。

长三角地区作为制造业核心区域,多个重点产业对复合型工程人才需求大增,但传统教育模式在跨学科融合、产业实践衔接层面尚有提升空间。伯明翰大学作为英国工程教育发源地,构建了“企业需求导入-科研攻关支撑-人才定制培养”全链条模式,其“教育嵌入产业”的模式与长三角的需求高度互补。

“这是伯明翰大学第一次与海外机构合作开展本科生教育。实习的成效将成为学校考量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伯明翰大学校长亚当•蒂克尔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与长三角国创中心共同投入资源、密切合作,并拓展合作内容和领域,为创新产业持续聚集人才力量。

研讨会上,长三角国创中心还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分别签署共建协议,聚焦苏州萨里大学(筹)在先进制造、未来能源和智慧健康等学科的协同创新,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学科共建体系。据了解,该所大学由长三角国创中心联合苏州大学、英国萨里大学共建,定位为立足中国实践、服务产业发展、链接全球资源的新型工科大学,将打造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试验田”与中外合作办学2.0标杆。

剖析工业4.0时代工程人才能力重构,关注AI如何重塑个性化学习,分享CO-OP教育模式的实施经验……本次研讨会特设三大平行论坛,从教育理念革新、技术融合应用及实践模式创新三个维度系统探索工程教育新范式。其中,亚当•蒂克尔,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内的多名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与产业专家以及创新达人分享了各自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洞察和思考。

面对当前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并存的局面,长三角国创中心凝练提出助力产业基础人才培养的“行本教育”理念,并针对本科生培养在国内探索“学行交替”培养模式。截至2025年8月,长三角国创中心与重庆大学、天津大学、无锡学院,以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多伦多大学等20多所海内外高校开展学行交替本科生改革试点及培养,为本科学生提供了近400个学行交替工作岗位。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