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李丽云 通讯员 刘贺
9月9日,记者走进龙江森工林区,只见丰收的画卷徐徐铺展。从“凭经验”的传统收割,到“靠技术”的智慧发展……如今,森林农业领域从昔日的“靠天吃饭”,逐渐转为广泛应用农业科技。
从春种到秋收,一架架无人机在田野上空巡田作业,一滴滴营养液均匀滴注滋养着禾苗,一个个智能“卫士”日夜守护着作物生长……龙江森工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正不断强化森林数字科技赋能。近年来,企业采用5G大数据管理技术,利用可见光、红外线设备对地块进行信息采集,对大豆的土壤墒情、病虫害进行监测,结合气象信息,提供科学处置方案,为实现林区粮食产量突破31亿斤奠定坚实基础。
据介绍,龙江森工集团还充分发挥大棚种植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果蔬产业,不断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在林区各地进行蔬菜轮种,推动数字技术与特色农业的“嫁接”融合。
棚内温度维持在25℃,湿度控制在65%,光照强度为15000勒克斯……在林区各地的智慧果蔬大棚内,只见在智能系统精准调控下,林区各地智慧农业园的奶油生菜、玉女黄瓜、婆婆丁、高架草莓、小番茄等森林果蔬在“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除了可以根据采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智慧种植”,大棚还能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根据环境和蔬菜长势,进行自动补光、通风、换气。相比传统的种植模式,“智慧种植”具有生长周期短、虫害少、产量高等优点,可以全年种植,不受天气影响,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记者了解到,龙江森工集团正从“会养殖”向“慧养殖”转型。在森林养殖产业方面,龙江森工集团还与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攻克了大鹅养殖关键技术难题,并在饲料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设立大鹅养殖技术服务中心,提供鹅蛋孵化、鹅雏养殖、疾病防控及饲料调配等各环节全方位专业指导;引进三花、霍尔多巴吉、浙东白鹅等优质品种,为鹅雏的稳定供应提供坚实保障。
龙江森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通过山下设立示范区、山上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已构建起2677栋设施棚室的庞大森林果蔬产业体系。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