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9月11日,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主题为“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当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个涉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记者注意到,其中一起案件是,校外供餐饭店滥用亚硝酸盐引发学生集体严重食物中毒。
2021年3月,被告人侯某经营的饭店与当地某小学签订供餐协议,负责为该校学生供应午餐。
同年4月8日,侯某在明知餐饮服务单位禁止采购、存储、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的情况下,仍在给该小学供餐的排骨中添加亚硝酸盐,此次供餐销售金额共计400余元。
学生食用该午餐后,有56人出现头疼、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并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经诊断,这些学生均系亚硝酸盐中毒。
相关检测显示,学生食用的排骨、排骨汤及呕吐物内均检出亚硝酸盐成分,其中排骨汤内亚硝酸盐含量高达1396毫克/千克。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侯某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超范围、超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56人严重食物中毒,后果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鉴于侯某具有自首情节,认罪认罚,且在案发后协助抢救被害人、积极赔偿并取得大部分被害人谅解,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最终,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被告人侯某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
亚硝酸盐是肉类制品加工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护色、防腐功能。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亚硝酸盐允许在腌腊肉、酱卤肉等八类肉制品中使用,最大使用量为0.15克/千克,在不同肉制品中的最大残留量为30毫克/千克至70毫克/千克不等。
尽管亚硝酸盐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其具有较强毒性,且潜伏期短,中毒发病迅速。为有效防止亚硝酸盐中毒事故发生,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公告,明令禁止餐饮服务单位和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存储、使用亚硝酸盐,仅允许食品生产企业使用。
上述案件中,被告人侯某作为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前往其经营的饭店开展亚硝酸盐滥用添加检查、明知饭店不允许使用亚硝酸盐的情况下,未遵守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告关于亚硝酸盐使用主体的要求,严重超出限量标准使用亚硝酸盐,造成56名小学生严重食物中毒。法院依法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体现了从严惩处危害校园食品安全犯罪的鲜明立场,对警示、震慑此类犯罪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