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9月11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在军垦博物馆,一件布满补丁的军大衣安静地悬挂在二楼一角,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
军垦博物馆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这件大衣的“前世今生”。
1995年,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王德明老人家的杂物棚里偶然发现了这套补丁军装,并从老人口中得知了他与军装的故事。
兵团成立初期,军垦战士王德明在122团积肥班工作,每日拉运粪肥导致棉衣磨损剧增。他用收集来的296块碎布反复缝补:内层羊皮磨损处垫上纱布,外层则坚持用军绿色布料修补。巴掌大的区域曾摞着15块补丁,最厚处达5层,大衣最终重如铠甲。
为了保护军装,王德明老人坚持定期晾晒,让这件珍贵文物得以保存至今。
如今,这件有着296块补丁的军大衣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每一位走进军垦博物馆的人,都会为这件军大衣的故事而动容。
(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