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涂佩秋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做精装,正在成为现实。近日,武汉首个获批备案的第四代住宅中建壹品·汉韵公馆项目新开放的工艺样板间里,首次展示了模块化卫浴应用。
据悉,该项目在试点楼栋通过装配式装修模式,将卫生间拆解为十余个不同的集成模块,将现浇现砌变为“工厂预制+现场装配”,不仅安装快速、质量可控,还可通过不同模块自由组合,实现个性化定制装修,让家居空间“活”起来。
走进汉韵公馆项目,只见9栋住宅楼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工人们正进行装饰装修、屋面工程及外立面工程施工。在2号楼已装好的样板间,“成品”卫生间里藏着许多新技术、新工艺。
“这一个卫生间装下来,就4天时间,以后只需要3天。”中建三局科创公司项目总工程师吴吉介绍,这得益于他们模块化卫浴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吴吉说,装配式建筑是将楼板、墙板等构件和配件在工厂生产后现场一块块拼装,室内装修的“模块化”好比是一个升级版“零件”。从工厂出厂的模块里,就已将淋浴、马桶、洗手盆等设施的管道和电气系统集成在内,最后由产业工人在现场完成组装,可极大避免现场湿作业带来的粉尘污染、噪声超标等问题。
作为特殊功能区,卫生间防水尤为重要。吴吉介绍,以地面防水为例,首先是主体施工中的结构防水,其次采用“防水+排水管道+瓷砖”一体化集成底盘,从排水布局到材料使用,提高了防水性能。
此外,通过使用新型材料,装配式隔墙密度更高,隔音保温性能提高的同时,利用隔墙开放槽空间,实现装饰、水电、五金埋件和隔墙的一体化,仅用13厘米就可完成双饰面,提升空间使用率。
“未来,业主可以根据家庭需求,线上挑选卫生间的布局、风格及设施,通过不同模块自由组合,实现个性化定制。”吴吉说。
既要尺寸精准,又要安装快速、质量可控,还要实现个性化定制,这就离不开项目的“数字大脑”——数字建造中心。
吴吉介绍,数字建造中心是整个项目的数据中枢,所有建造数据都在这里产生和应用,最终实现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的全过程数据贯通。
在设计阶段,数字建造中心采用BIM(建筑数字模型)技术进行正向设计,“一模到底”。“后期不需要因为细微修改而对施工方案做大量改动,省时省力。”吴吉说。
同时,业主可以通过定制业主端口进行卫浴装修的选配,实现个性化定制,系统同步数据后,生产数据实时传输到工厂,生产线中控系统接收指令后,下发排产计划,驱动自动化设备生产。
汉韵公馆的模块化卫浴装修的落地,是中建三局“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一个缩影。这背后是建设者们致力于满足人们对“好房子”的更高追求。
数字建造中心还将信息化管理延伸至运维阶段。“项目建好后,我们移交的除了房子,还有一套数字化运维系统。”吴吉说,从建造到运维的信息贯通,构建“好房子”全生命周期闭环,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可持续居住品质。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