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中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关注。我们此次在内蒙古看到的项目展示了良好的科学解决方案和方法。”9月13日—15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办的“走近中国林业和草原”活动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华使馆参赞卡拉姆卡斯如是说。
在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召开前夕,来自哈萨克斯坦、伊朗、伊拉克、蒙古、墨西哥、巴西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使节和代表们,走进中国治沙一线,实地感受生态变化。使节和代表们先后探访了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沙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和绿洲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示范区、乌兰布和沙漠黄河岸线流沙联防联治示范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等林业生态建设现场,深入了解中国“三北”工程区水土流失治理、乡村振兴、生态富民等方面的建设经验和成果。
“每一个参访点都十分精彩,既令人惊叹,也让人深受启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土地和水资源司副司长诺拉·贝拉穆尼说,比如,在绿洲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示范区,“我们了解到,这里利用适应性树种构建防风林带,确保农田能够安全耕作。政府和农民不仅能生产玉米、辣椒、向日葵等农产品供应国内市场,甚至可以进入国际市场。这充分说明,荒漠和干旱地并非废地,只要有科学规划、合理投资与工程技术支撑,就能焕发新的生机。”
诺拉·贝拉穆尼表示,这里的滴灌技术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有效利用了黄河水和地下水,确保在水资源紧缺的环境中实现高效灌溉。“当地玉米高度甚至比我还高,这说明通过科学防护和合理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诺拉·贝拉穆尼说。
我国十分重视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先后成立了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为全球荒漠化防治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三次授予我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此次探访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在荒漠化治理的研究和试验项目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在沙化和土地退化地区所改进的农业种植体系。”墨西哥合众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安东尼奥·波蒂利亚·蒙特马约尔认为,“这些探索对包括墨西哥在内的其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中国的经验,我们能够获得更多思路,以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并推动那些受荒漠化影响地区的发展,助力我们的星球更加绿色与繁荣。”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