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高质量国际化  第六届国际虾青素产业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

2025-09-15 21:53:3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9月14日,第六届国际虾青素产业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商协会及产业链企业的30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虾青素产业政策、科研创新与全球合作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论坛由国际虾青素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云南商会、虾青素(厦门)健康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云南红青夫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活动涵盖专题报告、圆桌对话、专家工作站揭牌、战略合作签约等环节,聚焦虾青素光保护与神经保护机制、代谢调控、微藻产业国际挑战、蓝光增效技术及抗氧化应用等核心议题。

学术报告环节,诸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就虾青素功能机制、产业化关键技术、抗衰老市场应用等作专题分享。国际虾青素研究院副院长、云南红青夫生物董事长赵家江则从企业视角解析了产业创新路径,为产学研协同提供前沿科学依据。

在圆桌对话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江苏海洋大学等机构的专家,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商会及荷兰Algreen B.V.公司代表,围绕“科研突破与国际市场拓展”展开研讨,探索跨区域资源整合与技术转化模式。

论坛现场,“云南(昆明)黄青生物工程学专家工作站”与“云南刘建国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依托黄青研究员在生物工程领域的成果及刘建国教授在微藻技术的权威研究,工作站将助力云南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瓶颈,提升创新竞争力。

签约环节,云南红青夫生物与阿时塔(广州)生物、智连万家(成都)科技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吸引马来西亚、瑞士、保加利亚等多国代表参与,进一步深化国际产业链协同。

作为全球天然虾青素主要产地,云南产量占全球近半,区位与资源优势显著。本次论坛通过三场分论坛——“解码抗衰新动能”“大健康产业资源对接会”“品牌渠道对接会”,从科研、市场、渠道多维度推动产业升级,也是落实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促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主办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云南虾青素产业向“研发+制造+品牌”全链条发展,助力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新兴产业的名片。

(国际虾青素产业发展论坛供图)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