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通讯员 李翔
9月16日凌晨,随着现场施工命令的下达,昌九高铁庐山城际场站场改造I级封锁施工正式启动。此次施工将分4个夜间时段,进行道岔更换、信号联锁调试等作业,是全线建设过程中等级最高、风险最大、组织最复杂的站改施工,昌九高铁迎来全线建设中最关键的技术攻坚战。
据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I级封锁施工”,是指在铁路营业线(即正在运营的线路)上进行的最高级别施工,必须在规定的“天窗时间”内完成所有作业并恢复线路正常运行。其间,为确保施工安全,相关区段列车暂停运行。这类施工通常具有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复杂、多专业交叉等特点,是对参建单位施工组织能力、技术水平与应急能力的全面考验。
此次昌九高铁庐山城际场站改施工需要在4个夜间累计22个小时的“天窗时间”内,共完成12组既有道岔、223米轨排等关键部件的拆除、移出、组装、拼接等复杂工序。中铁一局昌九高铁项目部铺轨工区负责人刘效高介绍,道岔咽喉区作业场地有限,需同时容纳换枕机、装载机、捣固车等上百台机械器具以及300余名施工人员,同步展开轨道、信号、通信、接触网等专业施工。
最为困难的就是道岔的更换工作。刘效高介绍,受场地和既有铁路设备限制,所有道岔均须经过横移、纵移、再横移并进行连接后方可落位,单次最长滑移距离长达250米。整个施工组织难度与资源调度强度均属罕见。庐山城际场是既有昌九城际铁路的关键运输要塞,高峰期每3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为最大化降低封锁施工对昌九城际铁路的影响,铁路部门已提前通过调整运输方案、优化列车运行时刻等措施,确保既有线路运输秩序平稳和施工安全两不误。
昌九城际铁路公司在施工前组织中铁一局项目团队多次踏勘现场,研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反复优化施工组织顺序,明确职责分工和各工序完成时间节点,各专业团队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精准把控旧岔拆除、轨排滑移、新岔就位、大机捣固等关键工序,保证全工序、全覆盖、全专业高效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据昌九城际铁路公司昌九指挥部副指挥长袁小军介绍,此次站改完成后,昌九高铁将具备引入庐山铁路枢纽的条件,实现与昌九城际铁路的互联互通,建成通车后,从九江去往广州、深圳方向的高铁列车可直接通过昌九高铁运行,相比目前从昌九城际铁路通行,可压缩运行时间约10分钟。
(张萌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