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时下,2025年全国科普月正在火热进行中。为切实推动江西渔业转型升级,破解大鲵养殖产业发展瓶颈,强化珍稀水生生物保护力度,9月12日至13日,井冈山水产科技特派团牵头,联合井冈山大鲵科技小院、井冈山市科学技术局、井冈山市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江西省水产学会等多家单位,在井冈山市共同举办2025年全国水产科普月井冈山分会场系列活动,为当地大鲵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物种保护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系列活动紧密围绕“技术赋能产业,科普守护生态”的核心目标,针对当地大鲵养殖产业痛点与生态保护需求,量身打造了“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科普宣传”三位一体的活动体系。
在技术培训环节,考虑到茅坪镇及周边乡村拥有数十年大鲵养殖历史,却长期受种质资源退化、养殖病害高发、生产效益不稳定等问题困扰,特派团在茅坪镇坝上村会议室,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的模式,为养殖户送上“技术干货”。比如针对大鲵烂尾病、腐皮病等高发病害,专家团队通过病害标本展示、病理图片解析,清晰讲解了病害传播途径与诱因,重点传授了“养殖池定期消毒、种苗入池检疫、饲料科学投喂”的预防技巧,以及发病后的隔离处理、精准用药方法,帮助养殖户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科学养殖理念。
此次培训覆盖周边约30名养殖户,现场发放技术手册30余册,收集并解答养殖难题6个,切实解决了养殖户的“急难愁盼”。与此同时,为推动大鲵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活动同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在井冈山市华宝珍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特派团联合各单位设置了大鲵保护科普展区,通过12块图文展板系统展示了大鲵的进化历史、生态角色、野外种群濒危现状与南昌大学“与鲵同行”团队历程。
作为2025年全国水产科普月江西分会场的标志性活动,此次系列行动不仅为当地大鲵养殖产业打通了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也提升了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水平与抗风险能力,更构建了“政府+科研+企业+农户”的科普协作机制,让大鲵保护知识走进田间地头、养殖车间。
下一步,井冈山水产科技特派团将持续发挥技术优势,联合各合作单位开展常态化服务,为江西渔业高质量发展、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井冈山力量”。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