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9月20日,以“红土铸重器・创新驭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昆明理工大学开幕。来自境内外31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435支队伍,经网络评审、会议评审及公示后,共有737项作品晋级全国总决赛,其中662项入围昆明现场决赛,集中展示了研究生在能源装备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
本届大赛以更鲜明的绿色、工程和产业导向在赛题设置和配套活动等方面全面升级,旨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
开幕式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云南省教育厅等部门领导,以及行业专家、高校学者和参赛师生代表出席。
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致辞介绍,大赛设置的九大前沿赛题覆盖企业赛道及多类绿色能源装备方向,体现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决心。该校依托2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8位院士领衔的人才队伍,坚持“创意孵化—技术验证—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培养模式,勉励青年学子攻克技术堵点,突破产业瓶颈。
相关主办单位和企业代表强调,大赛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桥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培养。在赛旗和校旗入场后,评审专家和参赛学生代表分别宣誓,承诺恪守学术诚信、公平竞争。随着启动装置点亮,大赛正式开幕。
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本届活动既是青年学子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是推动产学研融合的契机。大赛围绕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在延续油气开发、储能与低碳能源、海洋能源等传统领域的基础上,新增了“低碳冶金能源装备”“生物质能高值转化利用装备”“智能水力发电装备”“能矿绿色开发装备”等前沿赛道。企业命题赛道也进一步深化,聚焦行业难题,突出实战性与成果转化潜力。
赛事期间,组委会还将举办“科学与未来”前沿论坛、重点企业招聘会、民族特色文艺演出和“能源装备创新实践之星”答辩等活动,以拓展赛事价值,搭建产学协同与文化交流的桥梁。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