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9月21日早晨,台风“桦加沙”和“浣熊”的强度都提升至超强台风级。其中,台风“桦加沙”强度为16级(55米/秒),成为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台风“桦加沙”具有哪些特点,将会影响我国哪些地区,该如何防范?就上述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皘。
王皘介绍,“桦加沙”具有风圈范围广、强度强等特点,其极端强度的形成由多种条件叠加导致。
“‘桦加沙’于9月18日夜间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该区域海温超过29℃,暖水层深厚,如同台风的‘能量库’,可为其持续增强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王皘解释说,同时,热带辐合带内西南季风与偏东气流交汇,水汽输送充沛,大气层结不稳定,也非常利于台风对流的持续发展。此外,台风途径区域垂直风切变较弱,台风暖心结构维持,进一步助推其迅猛增强。
据预报,“桦加沙”将以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级别影响我国华南沿海,带来强风及暴雨。其主要影响区域包括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北部沿海,相关海域如巴士海峡、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北部湾、琼州海峡风浪极大,将对航运、海上作业及沿海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除直接风雨影响外,台风外围水汽将会向北输送,江淮、江南等地可能出现远距离暴雨,需警惕强降水引发的城市内涝和中小河流洪水及地质灾害。
从历史相似路径来看,“桦加沙”与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在规模和移动路径上较为相似。此前,“山竹”曾带来长时间大风、大范围强降雨,对粤港澳琼多地海陆空交通造成严重影响。
也有专家表示,“桦加沙”威力是否能超山竹,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桦加沙如何通过巴士海峡。在巴士海峡的两边,我国台湾岛的中央山脉最高接近4000米,菲律宾吕宋岛高山也达到3000米左右,任何台风通过这里,都会大幅削弱,如2018年“山竹”登陆吕宋岛后,强度从17级以上迅速下降到15级,再降到14级。即使不登陆,离高山太近也会大幅削弱。如果“桦加沙”恰好走巴士海峡最中间通过,无损进入南海,那么超过“山竹”的可能性就很大。
第二,冷空气何时南下。和山竹“台风”不一样的是,“桦加沙”进入南海后,一股实力强大的冷空气准备南下。如果“桦加沙”速度快,赶在冷空气南下前登陆,那它的影响就会超过“山竹”。
第三,“桦加沙”的巅峰强度。在目前的环流形势下,“桦加沙”前期越强,路径会越偏北,越可能靠近珠三角,甚至可能在珠三角登陆,影响就会超过“山竹”。
王皘提示,不管怎么说,“桦加沙”的对标台风是“山竹”,这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当地应提前部署防御,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
针对本次台风过程,王皘建议相关海域航行船舶及时回港避风或避开台风影响区域,海上作业人员提前撤离;沿海区域对临时构筑物、高层建筑和高大树木进行加固,并适时关闭滨海旅游景点和海岛景区;南部沿海市、县需重点防范暴雨引发的城乡内涝、桥涵积水和交通中断,山区要高度警惕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此外,提醒公众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关于“桦加沙”的最新预报和预警信息,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安排,避免前往沿海、山区等高风险地区。
(中央气象台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