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9月21日,农业环境生物污染控制观摩暨玉米穗腐病绿色防控技术交流会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召开。
会议以“科技赋能,维护土壤健康,提升玉米穗腐病及其毒素污染治理能力,共筑粮食安全与生命健康”为主题。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玉米穗腐病及真菌毒素污染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区,了解了以土壤健康调控为核心的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观摩现场,据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姚彦坡介绍,该体系整合了“土壤健康修复-病原源头阻控-生态协同调控”三大技术模块,形成了“土壤菌群重构—有害真菌抑制—玉米品质提升”的全链条防控路径。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不仅显著降低了玉米穗腐病发生率,有效遏制了毒素污染风险,同时实现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提升了玉米品质与产量,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支撑。
在技术交流环节,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围绕玉米穗腐病及真菌毒素污染的发生机制、关键影响因素与绿色防控技术等方向,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指出,中国农科院始终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根本宗旨,将科技支撑粮食稳产保供作为核心使命。玉米产业事关国家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地位突出。玉米穗腐病及毒素污染的防治工作应紧扣产业需求和科技前沿,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政企研联合攻关,加快构建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未来,应尽快形成全国适用的系统解决方案,为我国玉米产能提升与质量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全面助力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刘向东表示,河北作为玉米主产省,始终将穗腐病及毒素污染防控作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任务。未来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与推广力度,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化、模式化应用,全面提升全省玉米产业质量与发展水平。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所长熊明民介绍,环保所长期致力于农业环境生物污染治理研究,创新集成了以土壤健康为核心的玉米穗腐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该技术模式在鸡泽等示范基地应用成效显著,对玉米真菌毒素污染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实现了“控病、降毒、提质、增产”多重目标。他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为全国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鸡泽县委书记焦雅吉表示,此次会议是鸡泽县深化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鸡泽县将持续加强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加速绿色防控技术与品种的推广应用,全力建设生物污染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科企合作签约仪式,一批绿色防控科技成果将在鸡泽县率先落地转化。
本次会议由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与鸡泽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共同协办。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