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治气实现“数字与感官”双达标

2025-09-23 18:45:0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薛岩

操作人员指尖轻触中控屏幕,一抹莹蓝光晕微微亮起,每一级处理单元的参数随之精准响应。这套系统仿佛拥有一颗“智能大脑”,不仅实时追踪排放动态,还能自动生成优化策略,或智能调整风量,或提示清洁周期,将整个治理流程始终维持在最优区间。

这是江苏中车云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汇科技”)自主研发的“高压微雾+吸附浓缩+氧化分解”的三级联用技术。近日,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华星光电深圳光明厂区(以下简称“华星光电”)的废气处理中心。大厅中央,巨大的实时监测屏静默矗立,屏幕上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数值始终稳稳地落在10mg/m³以下。“这远低于国家最严格的限值标准,标志着净化水平达到行业领先。”云汇科技装备研发部部长陈海峰说。

生态环境部出台的《电子工业污染排放标准》规定,非甲烷总烃排放限值为50mg/m³。此前,尽管华星光电已配置先进治理设施,实现了30mg/m³的达标排放,但由于厂区周边新建住宅区不断增多,废气异味问题仍引发居民持续投诉。

如何让废气异味治理实现从“数字达标”到“感官舒适”的技术跨越?

陈海峰介绍,液晶面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种类复杂,包括一般废气、酸性废气、碱性废气、剥离液废气等。若处置不当,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显著威胁。

“以剥离液废气为例,原有基础设施难以彻底净化异味,处理效果也不稳定。”陈海峰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团队提出一套“二级酸洗+化学滤料吸附”梯级净化方案——在原有处理设施基础上,新增两级差异化碱洗系统。在确保N-甲基吡咯烷酮(NMP)有效降解的同时,避免酸雾二次污染。

有机废气成分尤为复杂,特别是含有大量高沸点物质,难以通过单一方式彻底清除。团队在前端新增“高压微雾冷凝”环节,去除废气中的高沸点物质;同时在原有蓄热式热力氧化装置系统中加入二级转轮,进行二次吸附,进一步降低了烟囱排口数据。

残留异味分子成分多样,浓度波动大,必须进行深度处理。“我们在末端配置高性能活性炭吸附装置,通过多级协同作用实现异味物质的梯次去除。”陈海峰表示,目前,这一工艺在处理效率与运行安全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为电子行业高难度废气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环境好不好,最终得过“百姓关”。为了使检验标准达到“群众感知无异味”要求,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引入“公众参与式检测”机制,特邀周边社区居民代表组成嗅辨团,与专业检测人员共同开展现场评估。“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技术数据与群众感受的双重验证,还能让治理过程透明化,增强公众监督的参与感。”云汇科技项目总心总经理朱保飞说。

目前,在华星光电厂区,深度治理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厂区废气排放口VOCs浓度由30mg/m³降至10mg/m³以下,同时白烟现象也明显减少。朱保飞表示,监测数据各项指标全面优于预期,周边居民生活品质得到实质提升,环境治理成果真正转化为民生的获得感。

“我们希望将该技术拓展至更多领域,例如电子、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优化-精细管理-社区协同’综合治理模式。”陈海峰表示,技术团队还在考虑持续迭代方案,进一步提升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降低运维成本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陈海峰说,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监管体系,旨在实现远程诊断与运行参数的动态优化,从而有效节约运维开支,全面提升治理效率。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