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近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恒”高端固井技术(以下简称“海恒”)成功攻克泰国湾超高温气窜井固井作业难题,自此“海恒”井筒工作液“十大技术体系”已全面实现国内外产业化应用。
“海恒”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油田化学技术产品体系,主要应用于钻完井液和固井工程领域,是实施海洋油气钻完井工程的关键技术。该体系能够在井下钻井工具和地层之间构建稳定的流体环境与通道,犹如为油气井注入“血液”、筑起“骨骼”,为油气长期稳定产出提供坚实基础。
9月23日,中国海油“海恒”油田化学技术品牌发布会在福建泉州召开,会上推出了“海恒”自研高端井筒工作液“十大技术体系”。“海恒”井筒工作液“十大技术体系”通过化学分子结构精细设计和构建,实现了对井筒工作液性能的精准控制,为深水、深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技术保障。
在“海恒十大技术体系”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海恒”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体系实现在-10℃至180℃宽温域下的流变性能恒定,成为全球唯一在190℃温差下仍保持流变性能恒定的钻井液体系,成功破解深水深层冷热交替环境下的油气开发难题。“海恒”低密高强水泥浆体系承压能力达158MPa,相当于承受8倍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起飞时的推力,助力创下亚洲陆上最深井纪录。“海恒”防腐水泥浆体系突破防腐、防窜和自修复等5项行业技术瓶颈,成为国际首项解决海底二氧化碳封存问题的技术,支撑我国海上首个CCUS示范工程累计封存二氧化碳超1亿立方米,并荣获2024年OTC国际海洋石油技术会议技术大奖。
中海油服油田化学事业部总经理赵景芳表示:“‘海恒’已自主研发65种核心化学品,并配套27类工程软件与装备工具,基本覆盖全球钻完井液和固井水泥浆的全部作业场景,可全面满足深水深层、高温高压、盐膏层、CCUS等复杂场景下的技术需求。”
目前,“海恒”技术体系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2项,授权专利124项,主持1项ISO国际标准修订,发布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180项。在本次作业的泰国市场中,“海恒”团队已圆满完成36口井固井作业,最大井作业深达到4343米,最高作业温度达到236摄氏度,固井总长度超过10万米,以抗高温、防气窜等优异性能奠定海上高端固井市场地位。
近5年来,“海恒”已实现从单一作业服务向“产品+服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转型升级,完成了“研产用销”全产业链布局。依托政策和产业优势,在海上古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建成国内首个海洋油田化学品绿色制造工厂——蓝海博达,高温乳化剂、高效润滑剂、降失水剂等自主核心产品性能达到领先水平,成功破解超厚盐层、高温薄弱地层、延迟破胶等世界级难题,实现海外营收近60亿元,为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完整的“中国方案”。
(图片由中国海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