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通讯员 王丹丹
9月22日,在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迎来投产43周年当日,《中集集团科技创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其中明确,“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被确立为该企业转型升级核心战略。
据介绍,在高端化转型中,旗下中集来福士建造“蓝鲸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助力我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国内最新一代深远海一体化大型风电安装船“博强3060”在作业水深、甲板可变载荷、起重吊装能力等方面均创下“国内之最”等。
与此同时,中集来福士承接首个FPSO上部核心模块的EPC总承包项目,打破国外企业长期市场垄断;交付国内首例全船厂完成的FPSO修改造项目;打造全国首个用于“国车自运”的汽车滚装运输船。
此外,中集青冷特箱自主研发国内首款RAP主动式温控航空箱,实现药品运输“天地联动”全程精准温控,填补行业空白。中集太平洋海工建成全球首制高堆叠式LNG双耳燃料罐,满足零碳燃料动力船舶快速增长的市场与技术需求。
在能源储运领域,液氦罐箱、液氢储罐、液氢罐车等新产品相继问世,标志着我国在商用液氢、液氦储运领域实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打破国外垄断。
在数智化转型方面,以智能制造驱动产业升级。中集集团自2018年起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过去几年间,中集各大业务板块聚焦自动化升级。如集装箱集团的龙腾计划、车辆集团的超级麦哲伦计划、能化板块的梦六、梦七等重大项目,大幅提升企业自动化水平。
截至目前,中集已打造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两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两家国家5G全连接工厂及22家省级智能工厂。
这些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成效显著。例如瑞集科技焊接机器人搭载3D传感技术,1.5秒内完成精准定位,焊接精度达0.5毫米,交付中船天津基地后工效提升50%;中集车辆机器人集群实现30分钟柔性换产,支持差异化产品定制。
据悉,在探索生成式AI在业务场景落地中,中集自2023年以来孵化维修助手、精益助手、员工助手等20位数字员工,应用于百余项AI业务场景。
目前,宁波中集的AI维修助手凭13万条知识图谱,快速获取维修方案,将故障处理响应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
绿色化发展方面,中集安瑞科在湛江建造华南首个生物绿色甲醇示范工厂,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投产,首期产能5万吨/年,未来总产能将达25万吨/年。
而与鞍钢股份合作的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年产氢气1.5万吨、LNG10万吨,年减碳47万吨,成为工业副产氢资源化利用的典范。LNG、氢能业务持续加强技术优势,构建“制储运加用”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
在储能领域,中集产品覆盖发电侧、电网侧及工商业应用,并与丹麦VESTAS合作研制出全球首台套集装箱模块化风电机舱。
此外,中集通过深耕氢能、海上风电、储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形成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协同效应,并积极服务北京冬奥会、香港首架氢能巴士在内国家绿色赛事与城市低碳交通。
值得一提的是,中集围绕“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布局的30余项新动能业务与产品,已累计贡献千亿元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