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9月23日,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介绍,为了让数据知识产权价值变现更有门路,浙江创新交易、许可、增信融资、资产入表、作价出资(入股)等10种转化方式,累计实现直接转化金额93.23亿元,约占全国的七成。
数据知识产权,是数据处理者对依法获取、经过一定规则处理、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集所享有的权益。2021年以来,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授权,浙江率先开展改革试点,创新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通过颁发“身份证”、搭建“大平台”、开辟“新路子”、塑造“好场景”、构筑“防护网”等五大举措,探索出一条数据权益保护与价值释放并重的新路径,为全国数据基础制度构建贡献经验。
以颁发“身份证”为例,浙江在全国率先将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写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两部法规,明确对数据知识产权开展登记,登记证书作为数据集合持有的初步证明和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权益保护的初步凭证。自2023年6月相关登记开展以来,已吸引全国27个省(区、市)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提交申请5.8万件,发证2.4万张,占全国七成左右。
为让数据知识产权更好地流通复用,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数知通”应需而生,与浙江、上海、深圳等数交所共27个交易平台打通,吸引入驻近200家专业数商。自去年4月上线以来,该平台已推送意向信息7479条,落地运用1792条、涉及金额53.5亿元,达成率约24%,形成“企业下单、平台派单、数商接单”的市场运营生态。
谢小云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放大数据知识产权改革优势,加快打造‘企业登记有意愿、评估定价有标准、转化运用有通道、价值实现有场景、权益维护有保障’的数据知识产权生态,推动数据知识产权应用于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