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9月23日,第三届网络空间安全(天津)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本届论坛围绕“共建网络安全 共治网络空间”主题,聚焦信创产业加速发展面临的安全风险挑战、公民权益保障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低空安防与网络安全的深度融合、网络安全高级威胁攻击技战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催生的新型安全风险等网络空间安全前沿话题,汇聚“国际国内”同领域、各方面的同台发声,积极促进构建网络空间共建共治新格局,精准赋能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论坛围绕“一主五分一会一赛”作整体活动安排,除开幕式和主论坛外,将组织安排“AI+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低空安防技术创新、信创产业安全发展、网络安全高级威胁防御5个主题论坛,以及举办第六届国际反病毒大会和第三届“天网杯”网络安全大赛。
在开幕式及主论坛,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李挥在报告中基于对现有IP网络三大原生缺陷进行深入思考,针对性地提出以去中心化、多种标识和异构化为主要特征的多边共管多标识未来网络架构,并在理论上证明了,在多边共管多标识网络架构基础上,通过融合技术、管理,及法律体系等治理活动,能够实现在整体上克服网络不稳定状态,获得网络安全弹性和韧性,进而促进各国共同构建法制安全和平的网络空间。
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认为,AI的安全问题源于AI向“超人”化演进。解决AI“超人”问题,关键是管好“框数人链”四个环节,把AI嵌在安全体系里,把体系落在场景中,重塑适配时代需求、业务场景的内生安全体系,增强数智系统的内在免疫力。
同天还召开了第六届国际反病毒大会。大会以“共同应对病毒威胁 守护数字资产安全”为主题,面向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的未来场景,积极探索反病毒技术的前沿创新方向,深化计算机病毒防治国际间的协作交流,共享该领域的最新科研与实践成果,在网络安全领域政策研究、标准制定、解决方案等多层面实现新突破。
会议期间,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了《网络空间安全态势分析报告(2025)》《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统计分析报告(2025)》,系统梳理了近一年来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当前网络空间面临的新趋势、新风险、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网络安全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行业机构和研究人员提供信息参考。同时,新增发布了《暗网监测年度报告(2024)》,为研究机构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暗网活动的全景认知以及应对策略,助力强化网络安全韧性。
此外,大会还宣告成立国家计算机病毒协同分析平台建设发展联盟,秉承资源共享、能力共建、协同共治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国家计算机病毒协同分析平台的持续建设和应用推广,聚行业之力共同打造网络安全的“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