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卫华
9月19日至21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北京主场重头戏——中国科技馆“科学之夜”大型科普活动成功举办。短短三天,两万余名观众走进奥林匹克公园旁的科技馆,在科学与艺术的碰撞、知识与创意的交融中,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点燃科学梦想。
本次“科学之夜”以跨界融合为特色,打造十余个精彩板块,构建全民科普盛宴。展厅内,“深蓝色的密语”互动导览剧借助声光电技术重现海洋奥秘,引得观众连连惊叹;“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舞台剧以北宋“天关客星”记录与现代“拉索”观测站为纽带,让宋代水运仪象台与当代科学装置实现时空对话,展现古今科技传承。最受青睐的“皮皮的火星梦 Ⅱ——星际破界计划”展厅互动剧本杀,将科学乐园变为“超能训练场”,小观众化身“火星救援队”与“失控 AI”斗智斗勇,在游戏中收获科学知识。
“科创筑基 科普惠民”展区成“未来实验室”,集中展示我国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创新成果。观众通过 VR 设备“漫游”空间站,用脑机接口操控机械臂,体验 3D 打印月球基地模型,各年龄段观众均沉浸其中。西大厅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结构验证件,更成为活动“网红打卡点”,直观呈现航天科技实力。
活动还汇聚全国科普力量,“广场大舞台”板块吸引全国20余家科技馆参与,百余名科技辅导员同台竞技。北京科学中心打造的《南极磷虾求生记》,依托展品定制开发,将科学融入戏剧、木偶、魔术等艺术形式,尽显科艺融合魅力,展现我国科技馆教育创新成果。
成功背后,是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从剧本杀场景搭建、深夜彩排,到安保调度、后勤保障,多岗位人员“白加黑”协作,为活动保驾护航。参演科技辅导员表示,这不仅是科学教育的创新示范,更是全国科技馆人的“智慧派对”。
此次“科学之夜”作为“文商科旅体”跨界融合的科学文化盛宴,既是科普形式的创新突破,更生动践行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为科普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科技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