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重庆制造”已成为重庆市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9月23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举行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介绍,重庆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全面落地见效,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已突破3万亿元,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西部第一。
持续壮大工业主引擎升级存量做优增量
王志杰介绍,一方面,重庆推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相较于2020年,重庆全部工业增加值从6991亿元提升至8912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1%,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8万亿元,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已突破3万亿元。
另一方面,重庆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20年的32%提高至39.9%、居全国前列。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西部第1。制造业31个大类全覆盖的优势更加突出,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重庆制造”已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重庆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95.3万辆,是2020年的22.2倍。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第1,晶圆产能较2020年翻了一番,柔性显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5。建成全球最大的氨纶单体装置和己二酸生产基地,在尼龙66全产业链上打破国际垄断,玻璃纤维产能列西部第1、全国第3,全国首款自主牌号铝合金汽车板研发成功,昆仑玻璃搭载于国产高端手机。
重庆还加快培育6个特色优势产业和18个“新星”产业。全国每生产三辆摩托车就有一辆来自重庆;七腾防爆化工巡检机器人、翼动科技国内最小工业级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不断涌现。
持续深化人工智能赋能 软信产业跻身“第一梯队”
重庆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构建完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产业大脑,上线天然气化工新材料、五金等细分行业产业大脑。持续培育建设15家AI赋能示范型未来工厂,重庆美的、重庆海尔成功打造全球“灯塔工厂”,实现我市在该领域零的突破。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1231个、智能工厂211个,国家级5G工厂34个,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2个、居西部第1。
重庆打造“AI+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累计培育工业上市企业7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3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848家,专精特新“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十四五”期间,重庆深入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聚人气、强主体、优生态,软信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产业规模从2020年的2673亿元跃升至去年的4201亿元,增长57%,目前我市软信产业规模在全国列第8,跻身“第一梯队”,实现人气聚起来、产业强起来、生态优起来。
王志杰表示,重庆下一步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重庆制造”“重庆智造”“重庆创造”金名片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