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妍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9月22日,以“科技赋能·创新孵化未来”为主题的2025顶尖孵化器大会(WTIC 2025)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盛大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嘉宾、160多个优秀项目齐聚一堂。大会持续到9月24日,其间将举办多项精彩活动。如第二十四届华东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作网络年会,“WTIC Awards 2025”榜单揭晓及项目路演,生命科技、数字科技与民营孵化器创新发展三场专题论坛等。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阵地,上海正通过诸多举措,发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创业孵化生态。
“2022年,我们的创业团队从外地迁至上海临港,入驻上海临港科学城司南半导体孵化器。”红与蓝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战武热情洋溢地分享了自己在临港的创业经历。他说,临港新片区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国家级政策与资金支持,以及超级孵化器等提供的专业服务和开放生态,极大地降低了创业的不确定性;而对企业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在国家发力建设科技产业制高点的战略背景下,一个区域拥有想要成为创新决策地的战略决心。
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是上海培育本土科技企业、孕育未来产业的重要举措。大会上,《2025年上海市孵化器生态白皮书》正式发布,包括了上海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主要成效、典型案例及政策经验等。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各类孵化载体共有580家,孵化企业与团队超2.3万家,累计孵化空间面积达435.6万平方米,拥有高质量孵化器12家。
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集聚的在孵企业占比近21%,科技服务业在孵企业占比近30%,白皮书分析,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高层次人才驱动模式、产业生态打造模式、科学家服务模式、深度专业服务模式、孵投联动赋能模式、跨境资源融通孵化模式六类孵化典型模式。
在全球资源要素加速流动的背景下,上海孵化器领域跨境服务能级同样持续提升。
两年前,在首届顶尖孵化器大会上成立的“国际创新协同孵化联盟”已拥有24家海内外孵化器成员。本次大会上,这一顶尖孵化联盟再次扩容,加拿大YEDI孵化器、西班牙Startups.st孵化器、意大利Cube Labs孵化器、阿联酋沙迦科技创新研究园等9家全球孵化器机构加入联盟。同时,大会还举行了国际创新协同孵化联盟与华东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作网络的互通仪式。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黄丽宏表示,希望此次合作打通国际孵化联盟与本土合作网络的深度合作,通过打破地域限制、拓宽国际网络,实现国内外孵化理念与模式的深度交融、资本与技术的高效对接,从而为长三角及全国科创事业发展增添强劲新动能。